采購管理已成為大部分企業節省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的方法。為了迎合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基于網絡,具有高效、節約等特點的采購管理系統成為了企業的首選。那到底采購管理系統具有哪些功能模塊呢?
一、采購計劃與預算子系統
采購預算是采購部門為配合公司年度銷售預測或生產計劃(包括產品品種、數量),對所需求的原料、物料、零件等數量及成本做詳實的估計,以利整個企業目標的實現。采購計劃與預算是企業年度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要以年度生產計劃、用料清單和存量管制卡為依據,設定物料標準成本指標體系和監控價格漲跌變化之規律,針對現實狀況進行必要求調整,實行動態滾動管理方法,提高采購計劃與預算子系統在實際過程中的準確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供應商開發管理子系統
正確考查、評估、認證和選擇適當的供應商,是采購工作成功的關鍵。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采購最怕找錯供應商”。不管價格如何便宜,如果供應商選擇不當,日后會后患無窮。供應商的開發是為今后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供應商的確立必須成立評選小組,確定科學、合理和系統的評審項目,一般包括經營狀況、企業資信、制造能力、技術水平、品質性能、管理績效等指標進行評審,把合格廠商按A(最好)、B(良好)、C(較好)分級建立檔案。每半年重審評估一次,根據《供應商評估制度》,從品質、成本、價格、服務水平、交貨周期、履行合約的承諾與能力等得分高低重新劃分調整,進行動態管理,沒有終身制,把供應商開發與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采購環境的最佳選擇。
三、采購績效評估子系統
包括采購部門目標績效考評制度,采購人員績效考評制度,供應商績效考評制度。在建立采購績效評估子系統時,要正確、重點設定與選擇最能反映和代表采購績效的指標體系,明確績效考評的目的、原則、程序與方法,合理選定考評人員和設置考評機構,正確及時反饋考評結果和認真搞好考評工作總結,保證考評內容重點化、考評指標定量化、考評手段科學化、考評結果客觀化。一般來說,采購組織績效指標體系包括采購(計劃完成及時率)、物料質量(來料合格率)、采購成本(價格差額比率)、采購周期、供應(供應準確率)、庫存(庫存周轉率)、服務滿意度等,與供應商績效指標體系和采購人員績效指標體系是有所不同的。企業如能建立部門績效子系統,并持續進行評估,就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訂改善的措施和解決的方案,確保采購目標的實現和績效的提升。
四、采購(資訊)信息子系統
由資料數據庫存、業務操作系統、業務管理系統、決策支援系統、電子商務系統五個部分組成。為了迎接全球電子化的挑戰,企業界導入或引用電子商務已是大勢所趨,更是提升其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采購信息子系統的全面導入不僅提升采購效能,更為重要的是給采購部門及整個組織管理帶來明顯的收益?,F在企業經常使用的是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這能使我們獲得更多、更新、更全面、更精確、更及時的資訊,利用這些資訊拓展采購視野,幫助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掌握主動權,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業流程,有更多的時間放在采購策略和績效提升等重要工作上去。
五、采購管理制度、工作標準、動作程序與作用流程子系統
為了全面、準時、有效地完成采購工作,實現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同物料采購三者之間的同步運作與均衡制造,達成整個組織的目標,必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的工作標準,適用的運作程序和合理的作業流程為前提。在這里我們把采購管理組織分成四個層次:一是管理制度,主要是制定解決采購組織部門的方向、關鍵與重大的管理問題;二是工作標準,按工作崗位擬訂、衡量工作做得好壞的基準,是用于檢驗考評工作人員是否稱職的依據;三是運作程序,規定采購工作層面各接口環節的運作程序;四是作業流程,更為詳細地制定出各項具體業務的作業流程圖,明確指導采購人員按作業流程正確執行工作指令,及時完成本職工作任務。這些都是采購系統規范化管理的基礎,有利于采購管理工作全面走上正軌。
六、采購策略規劃子系統
包括采購政策(大政方針)策略規劃、成本價格策略規劃、采購品質策略規劃、支持供應策略規劃、環境變動策略規劃和存儲策略規劃等。全球經濟競爭日趨白熾化,促使企業經營的策略規劃與管理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如何制定企業未來發展的最佳策略,并付諸實施,無疑是企業決策者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正因如此,實施采購策略規劃之目的是通過策略性的規劃管理,從企業長期經營目標出發,結合外部采購環境的變動,并分析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優劣因素,以求利用自己的長處和抓住外部的機遇,克服自身的弱點和規避外部的風險,采取積極的對策迎接挑戰,使企業采購活動由被動變主動,化劣勢為優勢,從而實現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良好的采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