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青年就業問題嚴峻。今年1月聯合國發布報告稱,2013年世界經濟仍將持續低迷,預計增長率為2.4%。歐、美等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面臨著經濟復蘇緩慢、財政緊縮、主權債務風險上升、低增長高失業等諸多問題,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受到波及,呈現出口下滑、投資需求減少、失業率上升等現象。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失業人口將突破2億,青年失業率將高達12.6%。青年失業問題在中東、北非、歐美等地區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引發局部地區社會動蕩的重要因素。國際經濟及就業形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外貿、出口、投資、就業等,勢必也將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影響。
其次,國內宏觀就業形勢面臨三重壓力。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存。我國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又下調為7.5%,GDP的下調對就業將產生重要影響。 2013年國內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已達到2500萬人,高校畢業生總量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萬人,宏觀就業壓力增大。同時,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部分地區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結構性失衡現象更加凸顯,我國宏觀就業形勢面臨經濟放緩、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矛盾突出三重壓力。
第三,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趨勢。據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統計,這些單位2013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從行業情況看,醫療衛生、咨詢、電子商務、旅游、文化體育等行業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鋼鐵、機械、采礦、能源、建筑等行業,用工需求不同程度減少。在調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約有60%的高校認為就業形勢嚴峻,特別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顯下降。部分畢業生也對就業前景感到擔憂,少數畢業生甚至感到焦慮。這些情況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此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但少數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工作雖取得顯著成效,但在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雖日趨完善,但服務質量和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畢業生就業中還存在“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現象,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任務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