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供應鏈管理的評估與執行
由于供應鏈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涉及層面甚廣,因此企業在改善供應鏈管理上,往往無從下手,部份提供供應鏈管理的軟件廠商也表示,在軟件銷售推動上,最大的困難并非軟件的規格與功能性,而是企業間對于供應鏈管理知識的貧乏,或是對于供應鏈管理的錯誤認知。
那么,企業應如何努力改善供應鏈管理?除了可利用一般企業策略分析、成本分析等方式,了解企業在整體商業環境中的優缺點,以及改善供應鏈所需花費的成本效益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要清楚掌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其次為了解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的進程與表現。
某供應鏈軟件制造商發展出一套評估模式來衡量企業內部對于供應鏈管理的表現,以及產業競爭者在供應鏈管理的進程。這套評估模式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區分為五個階段,分別著重產品品質、顧客服務、營運效率、創造市場價值以及市場領導者。
其它軟件廠商或顧問業者亦紛紛發展出不同的評估標準與模式,由不同的標準與評估方式,企業可以了解公司目前供應鏈管理的表現,進而了解企業本身在整體產業競爭力的優劣,然后針對未來的努力方向與商業策略規劃,由電子商務的運用強化供應鏈的管理,以爭取市場主導地位,提升企業競爭力。
不同企業因產品特質的不同以及供貨商數量的多寡,其所管理的供應鏈往往相當地復雜多變,不易掌控,因此企業在導入供應鏈管理時,除應針對公司電子化的進程詳加分析外,更重要的是應該了解自身產品的特性,以界定顧客的價值前提,避免無謂的投資浪費,以求取企業最大的投資利益。
另一方面,企業除了必須對供應鏈管理的導入求取必要客觀的財務分析外,亦須了解財務或成本降低的表現,并不足以完全反應企業導入供應鏈的重要性,提高顧客服務效率、增加市場占有率、加速產品上市時效以及強化公司競爭力等,往往無法藉由財務報表數據之具體量化得知,因此企業在導入供應鏈管理前須先設定導入的目標及界定明確的重要表現指針,始能完全掌握供應鏈管理所產生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