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培訓行業多年的發展,專業培訓講師已成為職場上的金領一層,于是紛紛有更多的職場精英放棄了原來的飯碗投入了培訓師行業。據中華講師網的注冊講師數據來看,在冊的培訓講師已經超過10000多人了,而這只是注冊的,還有那么多沒有注冊的講師呢,估計至少也有十倍以上吧。規模真不少,所以,不禁要感嘆,培訓師不少呀。但是,參加過了那么多的培訓之后,也不禁的感嘆,優秀的培訓師真的很少呀,在培訓課場上混時間的培訓師也真的不少呀。
那么,什么樣的培訓講師才是優秀的培訓講師,什么樣的培訓講師才是混時間的培訓師呢?
應該用4個字來衡量:廣,深,高,速。
廣,就是廣度,意思是說,從培訓講師的知識面寬度來衡量,一個培訓講師的知識面的寬窄是衡量其閱歷,見識的一個基本標準。因為一個培訓講師之所以能在課堂上傳道授業,關鍵的一點就是他相對學員來說,擁有了信息不對稱的優勢,這是必須擁有的優勢,如果這個優勢都不具備,那么學員就會想:你講的我都知道了,我何必花錢花時間來聽你的課程?而一個講師要做到廣,只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盡量見多識廣。如果沒有辦法見多識廣,那就主動學習,多讀書,多總結,眼光六路,耳聞八方,有意識的多收集信息,日積月累,增長自己的見識。而有一些講師以經驗論認為,只要他敢于在講臺上講課,如果每月都有5到10天的授課,就肯定能講好,我看未必。就算他能講好,也只能講一小塊的內容,天天講來講去就是在炒舊菜,這樣的講師沒有前途,屬于短命型的講師。
深,就是深度,一個優秀的培訓講師不僅要能引導學員總結大家在課堂上討論出來的普遍結論,而且還要具備帶領學員剖析結論背后的深層原因,而且這種原因的剖析是有科學根據的,不是江湖郎中糊弄人的那一套。糊弄人的講師,可以糊弄一次,也可以糊弄兩次,但是當學員靜下心來思考講師講授過的內容的時候,就會發出挑戰,而一個沒有思想深度的講師,在學員的挑戰面前是注定要露出馬腳的。露出馬腳之后的講師,下場會非常悲慘。所以,深度不夠的講師也是沒有前途的,屬于短命型的講師。
高,就是高度,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要看一個講師是否有高度,或者高度高到什么地方去,就看他對未來的預測能力怎么樣。預測能力的高低來源于對事物發展規律掌握的程度。一個沒有預見力的講師,就算他可以為學員傳道授業,卻不能做到為學員解惑,也不能為學員的疑惑指點迷津,這樣的講師在學員面前也沒有優勢,也會淹沒在學員的挑戰之中。
速,就是速度,說的是一個培訓講師在為學員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思維敏捷程度。一個反應遲鈍的講師不適合做培訓講師,編寫講義或者教材倒是可以的。因為在學員的眼里,講師不僅是一個專家,而且還應該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能及時為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及時雨”角色。如果在授課過程中,對觀點,理論,問題的思辨能力不足,面對學員的疑惑反饋緩慢,甚至是岔開而不理,那么講師在學員面前的專家形象就會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速度呢?其實就是扎扎實實的把前面的“廣,深,高”三個字都做到了,剩下的“速”就水到渠成了。
在講師越來越年輕化,心態越來越浮躁化,混時間的講師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提出這4個標準,希望正在進入這個行業的,或者已經在這個行業里,但是掙扎在時而有課,時而無課邊沿的講師們,真的應該靜下心來思考思考,做一些基本功課,要不真的要被學員拋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