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界品牌,爭行業第一!”8年前,老板吳長江在企業開業典禮上大放此言時,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在“吹牛”!但他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做到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大學生委身做保安
1992年8月,27歲的吳長江懷揣700元錢和大學校友王戎偉結伴來到了廣州,他們希望在這個熱浪滾滾的地方尋找屬于自己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這里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們不會講粵語。很多用人單位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說粵語,吳長江和王戎偉都老實地回答不會。
一周過去了,他們沒有找到工作,身上所帶的錢也所剩無幾,這時,他們連公交車都舍不得坐。烈日下,兩人徒步在一個個工廠間奔波。
想想自己在家時無憂的生活和眼下的境遇,王戒偉沮喪地打道回府了。而吳長江則倔強地留了下來,他不相信自己一個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就在吳長江即將彈盡糧絕之時,深圳郊區龍華鎮的一個自行車廠接納了他。吳長江于1988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十分稀少,而且國家包分配工作。當即,工廠招進來一個大學生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廠。可不久,又有一個消息震驚了全廠,大學生竟然當起了保安!
因為吳長江身材魁梧,廠長便讓他在保安的崗位上鍛煉鍛煉。吳長江答應了,因為他知道這里只是自己暫時的一個落腳處。
幾個月后,當打聽到一個招工消息后,他離開了深圳來到了廣州番禺的雅耀燈具廠。在這里,他憑著自己的知識和努力贏得了老板的賞識,十個月后,他就被提拔為品質部部長,月薪漲到3000元。
吳長江為企業創造的利潤越多,他的創業之夢便越發清晰。一年多后,他再次辭職,理由是:我要創業!
燈具廠老板不相信吳長江是真想辭職,于是,給他開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年薪提高到十萬,二是給他一套房子,三是給他提到了副總經理的職位。這個水準在當時絕對是高收入、高待遇,然而吳長江卻婉拒了老板的挽留,堅決地離開了。
其實,吳長江之所以一定要當老板,是有原因的。
吳長江1988年從西北工業大學飛機制造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陜西一家大型軍工企業工作,因為畢業于重點大學又曾經是學生干部,吳長江深得廠長器重,剛到一個月,廠里就將他送到北航深造。
一年多后,吳長江被任命為外貿辦主任。在同批大學生中,吳長江第一個買了彩電,分了住房,成家立業,成為了同齡人羨慕的對象。
但不久,他卻制造了一個爆炸性新聞:他要放棄這一切,南下打工。而引發他這個決定的導火索恰恰是那個器重他的廠長說的一句話。當時,廠里在搞合理化建議,希望大學生都寫些報告,吳長江寫過之后就石沉大海了。一次,他大著膽子問廠長“廠長,我那個報告寫得怎么樣?”廠長瞪了他一眼,說:“臭小子,老子干了幾十年的工作還不如你,這個企業不是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除非你自己當老板。”廠長推心置腹的一番話在不經意間觸到了他最敏感的神經。
從這段時間的經歷中,他覺得憑著自己的性格,很難在國企里大展拳腳。吳長江出生在重慶市銅梁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由于父親在外地當礦工,母親不得不在娘家村子里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常常受到村里人的排擠。眼睜睜地看著母親為了糧食跟別人吵架、甚至打架,可那時的吳長江只能用眼淚沖洗內心的傷口,他在心里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出人頭地,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1984年,吳長江考入重點院校西北工業大學,終于讓母親在村子里第一次挺直了腰桿。
要做就做行業第一
在雅耀燈具廠工作期間,吳長江最喜歡跟大大小小的老板打交道。經過長期觀察,他總結出這些老板的共性,被他稱之為老板定律:第一,非常能吃苦;第二,敢冒險;第三,商業意識很濃。吳長江覺得這三點自己都具備,而且他覺得自己身上還有別的老板所欠缺的素質:讀書多。因此,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老板夢變為現實。
1993年12月30日,吳長江懷揣著僅有的1.5萬元,開始創業。對于吳長江的辭職,很多人說“開什么玩笑,1.5萬元就想當老板?”可吳長江有自己的打算。
他先后找到5個朋友和同學,說希望他們以入股的方式支持自己辦廠,虧了算在自己頭上,賺了大家分。贏虧都有人情在,何況吳長江還是這么能交心的朋友。于是人人慷慨解囊。1995年,總資本十萬元、總股東七八個的惠州明輝電器公司成立了。
1995年的國內燈飾行業正處于萌芽階段,所有能生產出來的產品都能賣出去,且利潤豐厚。公司接到的第一張訂單是一個香港老板的2萬只變壓器,要求兩周內交貨。業內人都知道開模具就要一個月,但他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全公司人像瘋了一樣沒日沒夜干了十多天,最終如期交貨,一口氣賺了20多萬元。
一年后,小企業內訌,公司被賣掉,每個股東分了一筆錢散伙走人。吳長江的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此時的吳長江被一位香港老板聘為總經理,又變回了打工仔。
這家香港燈飾企業專為跨國公司做貼牌。這期間,吳長江建議老板自創品牌做內地市場,不過老板卻不愿意冒險。
與老板的經營理念相左,吳長江又萌發了做老板的念頭,他再次辭職。1998年底,他聯合兩個高中同學湊了100萬元,成立了雷士照明公司。
剛剛成立的雷士,廠房是租的,人員是新的,賬上的錢連開條生產線都不夠。不過在這樣的條件下,吳長江在開業典禮上還是激情澎湃地說:“雷士要創世界品牌,做行業第一!”員工們將信將疑地回頭,看到的卻是“行業第一破廠房”。
其實,吳長江的信心源于他對市場的分析:一是中國市場正高速崛起,潛力巨大:二是自己深通品質、技術,優勢明顯:三是全行業目光短淺,這正是誕生品牌的最佳時機。
接下來,吳長江揣著兩萬元到市場做調研。回來之后他向大家宣布,雷士下一步集中全力做高端照明!又開什么玩笑!高端產品是一個小公司能做的嗎?投票表決,只有他一票贊成。
可吳長江認為:主流市場的產品誰都能上手,如果選擇這條路,就得與數千家同行比價格比回扣,哪里還談得上創品牌?如果做高端產品,雖然看似艱難,但競爭沒那么激烈,容易脫穎而出。
總算說服了眾人。之后,吳長江轉而主攻頗具技術含量的商業照明,并將工程招標作為突破口。商業照明的核心是技術。于是,他將大批照明行業的專家請到公司,并同時與復旦大學光能合作所、哈工大光學研究所等頂尖研究機構合作。有了兩大機構的技術支撐,在一些工程招標中雷士便屢有斬獲:工程中標之后,自己的廠子沒有這么大的產能,吳長江便委托一家企業搞貼牌生產。
1999年,雷士將銷售做到了3000萬元,在年終的大會上,吳長江說:“明年要實現銷售額翻一番,達到6000萬……”人們只認為這是吳總的一次激情演說,沒有人相信它會變
咸事實。可到了2000年底,產值達到了7000萬,吳長江說:“明年的銷售額要超億元大關!”上億元銷售額的照明企業,全國也找不出幾個啊!依然沒人相信。可到了2001年底,事實再次印證了吳長江的話。
但此時的雷士依然沒有盈利。前兩年的利潤為了擴大生產都投入到市場里了,就指望著第三年能夠盈利,但一個事故差點將其打翻。
在展覽會上,吳長江認識了一個燈源供應商,對方自稱產品能與飛利浦媲美。吳長江信了,這家供應商成為雷士的配套商。
燈具發出去了,兩個月后顧客投訴蜂擁而來。當時的市場魚龍混雜,出一兩次質量問題也實屬“正常現象”。不過,吳長江卻決定全部召回。經歷此次“壯舉”,雷士的聲名算是出來了,不過也損失慘重,幾乎賠進去了公司當年的全部利潤。
2000年,雷士已經小有名氣,不過,吳長江又開始不滿足了。照明產品是大眾消費品,銷售量要足夠大,下一步雷士的品牌之路該怎么走?
此時,各地開始有了成型的燈具市場。各式各樣的產品擺在一堆,像開雜貨鋪式地麻麻匝匝地賣。但既然是品牌,長期這樣賣下去肯定不行。
思前想后,他決定在業內推行專賣店模式。很多人又勸他:“雷士才幾年時間,產品連半壁墻壁都擺不滿,開什么專賣店?”
不過專賣店最終還是開起來了!2000年7月,第一家專賣店在沈陽開張了。說是專賣,其實不過是在店門上掛塊牌子,店內劃出一塊區域做雷士專柜。如果有人愿意按照這樣的方式做,雷士倒補貼一筆錢給經銷商。一年過后,這樣的專賣店有了20多家。經銷商普遍反映,掛了牌子的店要比不掛的好得多。2005年,雷士專賣店達到了800多家。渠道爆發的能量是驚人的,2003年,3億,2004年,6億,企業開始爆炸式地增長。
上千家雷士專賣店,僅靠總部管理已經顧此失彼。為此他召集公司高層開會,說“總公司管不過來,何不把權力下放給地方經銷商,每省設立一個運營中心,由當地最好的經銷商來經營 ”
反對聲一片!這等于將生殺予奪大權交給經銷商。大權旁落,萬一經銷商得勢,總部又將置于何處?一旦造反,廠家如何收拾?
吳長江偏不服:“如果給予經銷商充分信任,又能幫其賺錢,它豈有不維護自己市場的道理?即便有人亂來,產品把持在廠家手里,到時廠家直接‘斷奶’就是!”
吳長江再次說服了大家,2005年雷士的35家運營中心宣告成立。原本混亂的供貨渠道、價格體系也得到了梳理。更重要的是,經銷商感覺得到了信任,融入了雷士的大家庭中。
不斷豐富的老板定律
2005年,雷士將銷售做到了10億元。就在雷士在市場上迅猛崛起之時,3個股東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其他兩個股東認為,前幾年一直在投入,現在賺錢了應該分紅;而吳長江認為,企業做得還不夠大,賺的錢應再投入!
雙方互不讓步,股東之間最后攤牌。投票結果是,兩票贊成,一票反對,吳長江出局!他被要求領走8000萬元后徹底退出雷士。
8000萬對于吳長江來說只是個數字。更讓他心痛的是,他將離開一手打造的雷士。然而,就在退出協議簽訂后的第3天,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吳長江剛離開惠州,就接到了一位供應商的電話,要他趕緊回公司。
一到惠州,他就被直接帶到了大會議廳。全國各地200多個供應商和經銷商,還有公司的中高層干部,黑壓壓地擠滿了屋子。3個股東坐在主席臺的對面。
最終大家舉手表決,結果是全票通過吳長江留下,另兩個股東表示退出。
吳長江留下了,可他必須支付另兩個股東總計1.6億人民幣的股權轉讓金。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吳長江必須在一個月之內首先給每人支付5000萬總共1億元的資金,而余款也必須在半年內全部交完。兩天后,律師又給吳長江拿來了一份補充協議,如果不能按期支付,會拍賣他的股份和品牌。
眼見雷士陷入了困境,兩家合作伙伴趁機“起哄”,一紙訴狀將雷士告上法院追款,然后,賬戶又被凍結!這幾乎是徹底的覆滅,沒有人相信雷士能活過來。
吳老板遇困的消息迅速在圈內傳遍,一位老鄉專程從美國趕來,將2000萬元支票交到他的手里,欠條都沒打,一個朋友一下子拿出了1000萬,還四處幫他借錢,一家風投公司的負責人打來電話,先打一億元錢到賬上再說,今后合不合作無所謂……
很多員工拿出了自家的房產證、存折、現金,堆在桌子上足足有半人高。他們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公司渡過難關,希望他還能繼續堅持,因為“公司離了吳老板不行!”吳長江的眼淚奪眶而出,被同行騙了他沒哭,被合作伙伴排擠出局他也沒哭,然而此時,他卻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經歷過這些,他也突然頓悟如果自己平時沒有足夠的人緣,沒有良好的人品,倒下了也就倒下了。雖然老板是自己,但別忘了,是整個社會、朋友、員工、消費者在支撐著他的企業,在危難時拯救了他的企業,其實老板更應該懂得知恩圖報。
他決定給員工放三天長假,由他私人出錢請大家到附近最著名的羅浮山上玩幾天。100多輛大客車拉著3000名員工“招搖過市”,街道兩旁圍觀者數以萬計
2006年,元氣大傷的雷士反倒迎來了最輝煌的增長,這年,雷士將銷售做到了近20億元,成了業內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也就是在這一年,雷士在惠州建立了工業園區,并在山東臨沂、重慶萬州斥資數億元,打造華北、西南地區最大的照明基地。
不久,軟銀風險投資進入雷士,不僅解決了資金瓶頸,還帶來了嚴格的管理制度、財務制度。
2007年8月1日,雷士與GE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雷士將通過GE公司,搭建通向世界的舞臺。
2009年10月30日,吳長江榮獲“安永企業家2009中國”殊榮,這是中國照明行業第一位獲此大獎的企業家。
到這個時候,吳長江已經為他的老板定律增加了更多新的內容,如,要會讓利,要會交朋友,要去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