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醫學的成就很豐富也很重要,尤其是能夠迅速治療威脅生命的疾病。我們不想放棄豐富的傳統西方醫學,但是也想要跨越它的界限。我們希望從不同的理論中汲取精華,進而對健康與醫療能做出一種整合。
藍海與黃河的系統差別在于能量的觀念。西方醫學假設物質現實是基礎,能量是這種物質現實的副產品。古典中國醫學則采取完全不一樣的觀點——能量才是主要的,其他所有的現實空間(包括物質)都是能量的一種表現。
西方的科學式醫學大多是建立在牛頓理論的模式下,能量次于物質空間,能量是生理活動的一種副產品。人體是一個機器,需要食物為燃料,生理過程把食物轉化為能量。就像汽車需要汽油才能行駛,人類把食物轉化為細胞的能量來進行活動。在這種模式中,當肉體結構產生瑕疵或故障,阻止了能量轉化的過程,人就會生病。醫療是為了更換故障的部位,以藥物來彌補身體的設計瑕疵。人類是物質空間的受害者,生病時是身體出問題,個體對自己的健康沒有什么影響力。當然,西方科學式的醫學也承認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但是最多只認為較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防止零件耗損,或延后不可避免的肉體衰敗。
古典中國醫學是過去三千年研發出來的,但是前提大為不同。傳統的中國思想中,能量才是主要的。生命的基礎是氣(生命能量),氣是驅動人體的火花。在人的一生,這種生命能量在通道中循環,形成一種動力模式;這種模式隨著能量流動而放射,產生其他空間的實體(靈魂、情感、心靈、肉體、環境)。這些空間并不是分離的,而是同一種能量現象顯現在各層面中。
在西方科學中,我們有身體、心靈及情感,這一切似乎都是分離的;在古典中國思想中,身體就是心靈,就是情感,就是靈魂。這種身心合一的觀念是古典中國醫學的根基,對于健康與疾病的思維有很深的影響。這種觀點認為,物質現實不是基本的現實,也不是唯一的現實;物質領域是其他現實的反映,而我們的感覺不太能夠觸及到其他的現實。這種能量的基本模式是在生命中循環,成為一種能量體的結構,然后在其他現實中以身體、心靈、情感、靈魂與環境來呈現。
針灸的理論是,當這種系統的所有層面與空間都達到平衡與和諧時,人才會健康。當能量體結構的能量流動受到阻礙,能量放射被限制時,人才會生病;這種現象在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如身體的疾病或情緒上的壓力,或是心理失調與靈性上的空虛。任何層面上的疾病,都會反映到其他的層面,都是能量受到限制與失衡的表現。疾病就是失去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