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在經營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為?現代企業的競爭最主要的聚焦在哪里?是否是軟實力的競爭呢?
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到國外觀光也好,旅游也罷,很多朋友回國,談到在國外異國他鄉的感受時,說:也不怎么樣嘛,那個房子,那些餐廳,客房都不怎么樣,還不如我們的駐地怎么怎么的,不過如此,頗為失望,不知道應該怎么去講了,聽了這些話,就好比今天我們很多企業從硬件上去看,我們與外資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外在形象,辦公設施,流水線。
在理解,差在流程,規范和標準上,差在職業素養、職業操守上,歸根到底實際是差在經營的整體素質和修養上面。
做餐飲的都在學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什么學不來,學到的都是表面層,沒有學到實質,什么叫實質,好比是“武林高手”比的不僅僅招式新穎,最主要還看功力,內功,內涵修為的東西,沒有內功,再精美的招式,都是金玉其外而已,經不住考驗,而內功是需要積累和磨練,甚至需要輪回的。
會消費的消費是感覺、品味和體會,是現代高層消費最時髦的字眼,這些感受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氛圍,沒有文化底蘊,沒有組織內部思想的統籌,是做不到的。
不錯,外企的建筑裝潢很多甚至不如我們,可是人家的經營抓住了本質,餐做給你看,條條理理,干干凈凈,每道工序都#然有序,讓你眼見為實,放心就餐,不用擔心衛生問題。我們的中餐,外面干干凈凈,里面看不到,進去一看恐怕吃不下去了。
人家快餐超過7分鐘就扔掉了,我們一條到晚賣到長毛還在賣。
避開辦公室政治不談,西方人法制當前的同時,都比較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于做的比較久的企業,除了他的歷史和時間積累之外,軟實力是一家無論經營多長時間都無法逃避的現實條件。
建立起品牌的企業,不能回避的事實是都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品牌和文化、良好的環境無不是通過有效的軟性經營達成的,無論是良好的溝通,組織的氛圍,還是企業人的向心力,都是在企業有效價值觀倡導下形成共性認識,盡可能做到上與下相同和相通,大家都在或多或少的承擔企業發展的重擔,整體的發展當然有別于局部及少數幾個人的擔當,達成這樣的目標就需要營造這樣的條件。
一個企業的硬件在經營上,我們可以更直接的看著是企業經營的體制,制度只要客觀并能得到企業大多數人員的認可,堅持執行的同時,需要有效的軟性輔導,也才能真正的落實到位,而圍繞企業發展硬件展開的經營實力,就是一個企業的軟實力,軟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真正能夠走到多遠。
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是,經營好的企業,往往內部氛圍是很融洽的,從高到低有一種尊重的禮遇在里面,普通員工得到尊重,就會尊重自己的企業,尊重客戶,有一種榮譽感,有一種自豪感,這些感覺就逐漸形成了凝聚力,企業的發展就會散發激情。
我們談軟實力,并不是說,企業硬件不重要,硬實力和軟實力是相互相承的,硬件是基礎,軟件是內涵,沒有內涵的基礎是經營的表象,沒有基礎的內涵也是漂浮不能落地,自然也無法有好的效果產出,是一樣的道理。
軟實力在組織中的體現最重要一點,是如何做到讓我們目標人群心甘情愿的跟黨走,這里面是理要清,事要明,企業是企業人的企業,企業人包括,客戶、經營人,股東,還有社會責任這幾個因素在里面,就是統籌,現代經營要打造良性的企業組織需要有明確的鑒定,資源有一個合適的分配,兼顧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大多數認同就是企業發展的心聲。
企業的軟實力也更多的體現在大多數人的共同意志的基礎上的,對于企業所處階段不同可能會有所側重,對于還沒有一定共性價值觀的企業,沒有經歷時間考驗,沒有經過更多磨礪的組織來講,可能有相當人的主觀性較強,這樣組織可以不用太多的遵循大家的共同的看法,民主要集中,推行的方式和征集的意見客觀性一定要強,這樣的企業也要加大教育力度,加強企業的文化普及。
軟實力,實際上就是統籌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的同時,讓大家參與進來,由傳統較為被動性,轉為現代主動性,只有主動關注,讓員工轉換觀念,員工才會主動擔當發展過程中自己需要擔待,這樣企業的活力才會真正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