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所謂的咨詢行業管理專家,營銷專家頻臨泛濫的態勢,何以如此?實際又如何呢?
行業人士應如何分辨真正的實戰專家與包裝專家之間的區隔呢?如何有效分辨真偽?作為十多年來,不斷在行業內沉淀的實戰派營銷專家余君老師,為大家做一些分享。
咨詢行業里面經常有個詞匯叫,悟、道、法、術、器,筆者發現問題點在于如何理解和掌握這些詞匯,如何做到其匹配,是關鍵。
余君老師一直在探索、和關注著咨詢行業的發展狀態,對于行業里的實戰高手是虛懷若谷,潛心學習、領教、探討,總結失敗及不太得到市場認同的各類案例進行研究,發現問題點就出在五個字的真正運用實效上,能不能稱得上真正顧問專家,實戰家,問題點也在于此。
整個行業中,一般都會用“器”,即是工具,如果連最起碼的工具都不會用,那就最基本的條件也不具備了,這是基礎。
“術”的層面,就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要求具備一定實際經驗,好比教銷售的老師,要做過銷售,做管理的顧問,做過管理,要要相應的實踐經驗。
“法”的層面是善于運用法制,建立系統,通過制度體系來進行有效的管控,建立系統的循環和閉環,達到管理和領導的績效。
“道”便是規律,明了和順應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辯證,知道什么叫為,什么叫不為,什么叫節奏把握,什么叫因循守舊等因果關系。
“悟”便是在包羅萬象中,兼容的態勢下,達到共享、共贏,一種通靈的結果狀態,達到了所要追求的最佳狀態。
我們可以看著發展的一種層次,也可以看著是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必然因素。
從這幾個詞字中,如果理解的話,是誰都可以勝任成為合格顧問師的嗎?包括我們所謂的拿到國家頒發的CMC資格,“一定稱職嗎”?
面對今天中國的教育業需要大力變革環境下,其答案恐怕是、不置可否!
那么,打假可能會問,什么樣的人適合成為合格、稱職的顧問師呢?
問得好,面對今天中國企業的環境,企業業主價值觀的任性,作為合格咨詢顧問,至少能夠明了和善于通過對道的解析、運用來確保項目的落地,這也是為什么有的機構,顧問師得不到市場認可其根本問題所在。連文化都不懂,沒有軟性落地的基本思想和運營流程,最后的效果怎么可能好呢?
很多機構,翻來覆去就是會用工具,可作流程,問題點是做的再專業、再科學,如何真真正正用到實處,才是關鍵了。
當然,作為顧問機構,本身身份的特殊性,得到企業高層。企業老總的認可,是第一位的。接下來就要看咨詢老師有沒有咨詢思想,并能夠實實在在的進行操作,也就是實戰,道理通過有效和高效的方式進行互動的同時,自身兼容并蓄,言行舉止的沉穩、也是個人思想沉淀的有力保障。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為實戰資深顧問師,余君老師也常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大家所謂的營銷,好像就是非常有激情,表現得很有個性,很張揚甚至;這在有的人,甚至很多人看來,似乎都是如此。實際上看的和說的還是個表面現象。那是內在空虛的表現而已,除非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揮灑,這很多居然就是一種感覺而已。
今天,一個現實情況是、很多所謂的實戰咨詢師,確沒有思想,沒有實戰理念,不明了文化為何物,這也難怪行業要洗牌了。
我們經常談到兩個詞匯是,知識與學問,也常談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道一個事情,相對比較簡單,弄明白來龍去脈,就不容易,要親身實踐了,從個人的實際經歷中去感受和體會,去總結,去真知灼見,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也才能夠幫助別人解決實際問題,才、不會誤人誤己。
問題在于,學問和道、悟,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余君老師在十年前、與一位同仁做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哪位同仁選擇了通過一個產品創業,做貿易。余君老師選擇了顧問,選擇了對學術、對實戰的研究,選擇了幫助更多的人可以獲得成功的思想。今天,那位同仁已經是億萬富翁,當然余老師也成為了行業里面真正有水準的資深顧問師,選擇不同,價值觀不同而已,沒有什么對與錯之分。
我們寫這篇文章,并沒有那多的企圖,只是需要說明一點,做什么事情,選擇了就要做到最好,對這個宇宙空間里面的有些事情,不僅要知道,而且在條件范圍內要身體力行,能夠以產出真正的價值為目的,對得起自己的專業,對得起自己的頭銜。
余君老師、不僅對現代系統知識,工具的研究再組合,更是對中西文化,組織形態,行為和社會科學有很深的考究,身體力行,具備了非常深厚、扎實的根基。知識、經驗的淵博基礎上更是結合市場化接收的水平進行聚焦,厚積薄發,讓營銷工具承載思想內涵與實踐效果有機融洽,作為咨詢的最佳成果展現和產出。
作為咨詢師的衡量,既要檢驗能否具有深厚的底蘊,更要看實踐操作能力,大量的案例表明,沒有高度的操手是低層級的,沒有實操的理念,是夸夸其談,欲避免此等類似,須要在兢兢業業之上多方面結合、實踐、磨礪,才是本行業人士發展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