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最優化結課的方式方法很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梳理內容式。
講課結束前,把當堂所講內容作一番梳理,把重點、難點再突出強調一下,把知識結構與脈絡理清。
2.歸納總結式。
這種方式與第一種有聯系也有區別,其側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以準確簡練的語言,對課堂所講知識進行總結,以歸納出一般的知識結構、解題規律和方法等。這種歸納可以是當堂課,也可以是有聯系的幾堂課。
3.首尾呼應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呼應開頭提出的問題,以便給學生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
4.左右溝通式。
所謂左右溝通,是指相關的知識結構之間、相關的學科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
5.指明規律式。
課堂上分層分步講完知識后,結束時應綜合歸納一下,指明知識的聯系規律或解題規律。
6.畫龍點睛式。
在講完課堂內容的基礎上,結課時用幾句話點明課的精華所在,可以一語破的,使學生對關鍵問題豁然開朗。
7.概括中心式。
課堂結課時用幾句簡練的話把這一堂所講的知識中心概括出來,可以幫助學生刪繁就簡,把握中心。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應用所學知識。
8.提煉升華式。
如果說概括中心式是就講授內容進行概括、總結,那么提煉升華式就是對講授內容進行挖掘、提煉,以揭示其深刻的內涵。
9.省略中止式。
把課堂教學的高潮放在結尾,在高潮處戛然而止,給學生留有余味,留有思考的余地。如講授《荔枝蜜》,作者在文章末尾寫道: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小蜜蜂。教師講到這里時可提問:作者為什么寫“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小蜜蜂”?其含義是什么?同學們課下可以考慮、討論。然后戛然而止,課雖完而思未盡,這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延伸開拓式。
課堂教學結時,有目的地把所講知識延伸到課外,以便溝通課內課外的聯系,為課外學科活動創造條件。
11.含蓄暗示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不把某些問題的現成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在稍微啟發之后讓學生課下去思考。
12.象征寓意式。
講課結束時揭示講授內容的象征意義或其包含的深刻寓意,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13.異峰突起式。
在課堂教學結尾時有意制造一個小高潮,使其異峰突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14.激發感情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用飽滿熱情的話語激發學生的感情,使學生從思想上受到啟發鼓舞,進而變成探究學習新知識的動力。
15.展現成果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根據課前或堂上所布置的作業練習,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功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16.引導觀察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著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有關事的或社會現象,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7.存疑探索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有意留下一些疑難問題,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以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18.練習鞏固式。
課堂教學結束時,通過布置練習與作業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實踐操作技能。
19.分組討論式。
講授結束時,把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摘出來,讓學生前后桌兩人一組,或者幾人一組討論,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20.表格填充式。
課前預行設計表格,結課時出示表格,讓學生根據課堂學習內容進行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