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走向復興,走向公平正義,走向持續繁榮和人民幸福,絕對不可能跳過某些方面的改革,也絕對不能因為某些利益集團的忽悠而拖延改革。作為執政黨,為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明察秋毫的能力,要善于辨別這些利益集團以“中國特色”為托詞而阻礙改革的把戲,要勇于戳穿他們的騙局,大膽地推進改革向深水區邁進。
中國要從區域大國走向世界強國,必須“少一點國情,多一點國際”
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區域大國,其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國距離世界強國還很遙遠。一個世界強國不僅要有很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更重要的是,它要有被世界其他國家廣泛認同的價值觀、政治影響力和文化吸引力。在價值觀上,它所倡導和實行的核心價值觀是代表人類的“普世價值”的,并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提出引領世界發展方向、促進人類自由和福利的新的價值觀。在政治治理上,在國內它是民主的、清廉的,其政府的公共治理水準是高效的、其公共服務是一流的。在外交上,它能主持正義、倡導世界和諧、不搞強權和威脅、擁有廣泛的政治影響力和權威的話語權。在文化上,其文化代表著人類的人性和良知,能促進知識的進步和創新,能全人類傳播公認的正義、和平、博愛等價值觀,能反思人類的劣根性。歷史表明,任何違背以上原則的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日本就是這樣的典型。種種例證說明,日本現政權所奉行的文化價值觀已同全人類公認的正義、和平、博愛等價值觀背道而馳,憑這一點,日本就無法成為世界強國。同樣,中國要成為一個世界強國,必須要通過輸出具有世界普適性的價值觀和制度優越性來實現。過多的強調“中國特色”將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制度安排和價值觀失去普遍適用性,也失去其領導性和召喚力。為此,我們必須要“少一點國情,多一點國際”。
當權力制衡格局未能形成、政治未能清廉、民主還任重道遠,當市場遠未完善、壟斷企業隨意改變規則,當社會公正與人民期望相距甚遠,當貧富差距不斷加劇,當大學不能以知識創造和培養杰出人才為己任,當離世界強國的標準還差很多,當遠未達到現代性所要求的一切時,一個國家如果過多地強調“特殊國情”,而拒絕接受“普世價值”和“國際規律”,其結果只能與走向繁榮、富強、自由、民主、現代性、和諧社會、世界強國等目標漸行漸遠!衷心希望今日之中國能“少一點國情,多一點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