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烈夫小議老子的“正”“奇”與“無事”
在《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中,老子提出了“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的著名觀點。能否理解和參悟老子的這一主張,其關鍵在于對“正”、“奇”和“無事”的理解。
什么是“正”?正乃中庸,不偏不倚,不歪不斜,不甚不奢,不極不過。正,要求正大光明、堂堂正正,正氣凜然、端莊方正、正確無誤。聯系到企業管理,應該理解為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以正治國”的“國”,可以代指為企業。于是,“以正治國”便可以翻譯成:要用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來治理企業。
什么是“奇”?奇乃策略、方法和手段,乃創新之舉。在企業經營管理上,可以理解為市場營銷的策略、方法和手段,企業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創新策略和舉措。市場如戰場,“以奇用兵”就是要用有別于競爭對手的創新舉措面對市場。
什么是“無事”?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可以簡單理解為:按照自然的法則和客觀的規律來治理天下。對于“無事”的理解應遵循“無為”的道義來延展。一是“無不事”,在這里要把“事”看作動詞,即管事,“無不事”就是沒有不管的事,這就要求我們要施行企業的全面管理,不能偏廢組織系統的某個方面,領導者更不能因個人的喜好而專注某個方面。二是“無小事”,要求我們要注重細節管理,因為“細節影響成敗”。三是“無雜事”,要求我們領導者要管大事,要善于抓大放小,要善于放權授權,利用他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要事無巨細。四是“無生事”,要求領導者不要沒事找事“瞎折騰”,更不要“無事生非”想一出是一出,因為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也更需要相對的持之以恒。
“正”和“奇”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正是內涵,奇是外延;正是內容,奇是形式;正是目的,奇是手段。正決定奇,奇服從正。正是戰略,奇是策略。正是導向,奇是朝向。沒有正就沒有奇,奇奇才能正正。奇要圍繞正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