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終關注的都是什么? 企業關注錢,股東關注錢、員工關注錢。 企業關注EVA(企業經濟利潤); 股東關注ROE(股東權益回報率); 員工關注BSC(平衡計分卡)。 沒有全面的財務常識去做薪酬績效,是瞎人摸象。只在人力資源范疇內做薪酬績效,只有人力成本沒有人力資本,只有薪酬沒有績效!本章從財務模型、公司治理、薪酬體系三方面系統詮釋動態的、全面的、基于價值的薪酬管理體系。 從片面到全面,從爭錢到賺錢 共建創造價值的薪酬績效 軍商研究院院長:董博雅
【見聞】:一位銷售人員心里的一本賬 時 間:2008年03月 背 景: 2008年3月,在一家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D集團公司做干部崗位競聘咨詢,結識了一位該集團十分優秀的營銷人員。小伙家境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入司一年踏實勤奮,人也聰明好學,各級領導、上司都很喜歡也悉心栽培。小伙業績很好,個人年銷售額近500萬,同級員工中業績排名第一。當咨詢專家組準備跨兩級破格提升他為省區經理時,沒想到小伙提出辭呈。多次交流后,小伙道出了他心中的一本賬。小伙說:我為公司銷售了500萬,年收入大約10萬,我只得了2%,公司賺了98%,公司真賺錢,如果我自己干多好。 議 題:這小伙心里的這本賬不是個案,很多崗位上的員工沒有全面的財務常識。營銷人員會覺得自己得到的只是*%,其余都被公司賺了;項目申報人員認為,自己爭取到的相關資金、政策100%是自己的功勞,公司賺大發了;技術研發人員認為,沒自己的產品研發,公司就無米下鍋了;行政人員認為,沒自己的管理協調工作,公司就一盤散沙了,是管理出效益;股東們認為沒自己的股本投入,就根本沒這公司了…每年年底我們都為算賬、分錢頭痛。老板分錢分得心痛,各級各類人員領錢領得心寒,不管是分多分少都心寒。如果是明薪制,在比較、計較中心寒,如果是秘薪制,暗地里猜測、比較、計較,心寒放大兩三倍。這就難怪,我們在民營公司薪酬滿意度調研中,滿意只有2%,過得去4%,不滿意高達94%。我們的薪酬體系不是做了多年了嗎,為什么還在為錢明里暗里爭來爭去,比較、計較? 第一節:從財務模型看薪酬績效的片面性 第二節:從公司治理看薪酬績效的局限性 1、薪酬戰略缺失,薪酬是沒長眼的! 2、薪酬理念缺乏,薪酬是等來的! 3、沒有一套合理的薪酬體系,薪酬是談來的! 4、薪酬結構失衡,薪酬是平面的! 5、升薪通道單一,薪酬是死胡同! 6、職位價值沒量化,薪酬是怨氣包! 7、薪酬調整依據缺乏,薪酬是腦袋拍出來的! 8、薪酬沒有“動”起來,薪酬是與績效無關的! 9、對金錢之外的其他激勵手段關注得不夠,薪酬是冷的!
第三節:動態的、全面的、基于價值的薪酬體系設計 一、薪酬體系設計的價值導向 二、 薪酬體系設計的全面考量 四大核心 三大公平 六種模式 1、科層等級型薪酬模式 2、價值導向型薪酬模式 3、績效導向型薪酬模式 4、市場驅動型薪酬模式 5、能力決定型薪酬模式 6、忠誠度型薪酬模式 三、薪酬體系設計的動態組合 1、薪酬支付依據組合 2、薪酬結構比例組合 3、薪酬等級數量組合
第四節:我軍的薪酬體系及對企業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