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講授沙盤模擬課程,最頭疼的便是如何讓學員快速、準確地理解經營模擬規則。因為培訓的目標不是為了記住規則,而是將思考投入到經營決策中來,并在模擬經營中去理解管理決策的系統化。但規則的不解,的確會影響到學習進程,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下圍棋時連什么是打劫、倒脫靴都不知道,那弈者定會興趣蕩然無存。
為了讓學員更好地理解經營模擬規則,在課程設計及授課方法上做了大量創新,不僅思考邏輯遵循循序漸進,逐步讓學員進入一個模擬經營的情境,而且在教學手段上,不斷采用更直觀、更清晰的動畫引導、關聯思考等方法。應該講,學員按照課程的設計之路會很自然地走進模擬經營世界。
但這里要探討的是卻另一個問題:規則意識。
由于沙盤模擬課程中的規則理解是必需的,所以全體學員都將面臨如何盡快理解規則的挑戰,對于每一名學員、每一組學員而言,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去思考。經營模擬規則的理解中涉及到記憶的僅僅是規則對應的數值,這完全可以對照規則表來適時查詢,而經營邏輯是不需要死記硬背的,因為它符合現實的企業經營商業邏輯,學員只需要體會與理解一下,便會樹立起經營模擬的網絡全貌。
在教學中,常常碰到在模擬經營之外關于規則的探討,而期間的探討又分三個層次:一是思考,二是探討,三是質疑。
所謂“思考”是指學員在模擬經營之中,能夠自覺聯系到現實情況,對模擬規則做進一步的反思,進而將學習體會帶回到工作中,這是一個正向的學習牽引。
所謂“探討”是指學員在模擬經營之中,就設定的經營模擬規則提出個人的看法與建議,與學員或講師共同探討,這也有助于學員的學習內化。
所謂“質疑”是指學員在模擬經營之中,直接提出對經營模擬規則的質疑,指出與現實情況的出入,這也有助于學員的系統化思考。
但無論是思考、探討還是質疑,必須是在完成正常的模擬經營活動,即教學環節之后,并在模擬過程中遵循設定的規則與邏輯,進而去展開對經營約束條件的反思。然而,現實的情況多半是提出規則問題的學員往往陷入自己的思考之中,而脫離了模擬經營,這對學習當然是不利的。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為什么我們的學員習慣于對規則的反思?
對規則的反思本是教學的一個環節,但學員為什么在正常環節之外或之前,熱衷于規則的探討呢?道理很簡單,我們缺乏規則意識。
在模擬經營條件下,首先我們要遵守規則,并在規則約束及給定的條件下,展開思考與決策。但由于國人缺少宗教的信仰,導致我們先天缺乏對規則的遵守意識,這方面關于文化與行為的研究成果已多如牛毛。
其實,學員思考的規則擴展是正確的,只是出發點或定位有些問題。正常的出發點應該是如何通過現實商業規則與模擬規則的對照與反思,將學習活動中的決策系統化思考方法導入現實經營之中。同時,這種思考應該是逐步深入,逐步擴展的。
而目前的探討往往停留在表面,只針對模擬規則設定,而偏離與現實的對照反思。
例如:常有學員提出原料及成品應該回收庫存管理費、原料采購應當可以有付款賬期。
其實,這種問題并沒有提完,如果是為了深入思考經營問題。至少應該進一步去展開。比如,原料、成品是否收庫存管理費,原料采購是否多買就有折扣,如果有付款賬期那么先付款是否會有優惠,原料庫存管理的原則是什么,怎么規則企業的資金使用,ERP軟件的價值是什么,JIT的思想又需要怎樣的條件,服務業中的能力如何存貯,等等。
應該講,所有學員提到的規則擴展問題在沙盤模擬課程的設計中均已考慮到,但為了簡化規則,使模擬過程展現出一種基于商業邏輯的可控局面,既利于教學,又利于反思,于是,對規則進行了特別的研究與取舍。
這里我想提出的是:我們在從事一項任務時,首先要搞清楚任務的約束條件,這就是規則,并在規則約束下盡可能擴展思維,提高目標達成效果。而不應該是一開始就忘記了任務,而鉆營到某個局部的陷阱。而影響這種行為的基礎是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國人所最缺乏的,我也一樣,開車上路的行為可充分證明。
另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便是目的性,以學習為例,上課學習的目標應該是學到東西,而這種收獲應該是思考的結果,是按課程設定內容系統思考的結果。我們往往從一開始就定位錯誤,將關注點放在學習目標之外了。據說有些總裁班的學員,自從交費后,上課每次請假,而活動卻次次不拉。這種學習也會有收獲,比如同學間帶來的快樂,但本應有更多的收獲。
堅守規則,牢記目標,是我們做事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