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中國文化學者褚良才博士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為企業家經理人高級研修班的學員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程———易經與風水建筑文化。
《易經》,又名《周易》。課程主要介紹了《易經》的基本概念、主要精神和基本概念,《易經》在現代企業商戰、管理中的靈活運用,以及風水文化在古今各類建筑規劃設計應用中的經典案例。
一天的時間里,褚良才博士和學員們分享了一種中國式思維方式,更利于解決帶有中國特色的問題。讓學員們在企業運作、項目投資、商業談判、官司訴訟和前途未來中能夠利用有利時空化解不利條件,趨利避害,走出困境,實現目標。同時也展示了諸多古今中外知名的建筑案例。
《易經》是講哲學和數學的
一開始,褚良才博士就向學員們強調,真正的《易經》不是一部純粹的占卜古書。他告訴大家,《易經》的核心是八卦。而八卦的由來,則是傳說中人類的始祖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近看人的身體、又遠看世間萬物,通過不斷的觀察,“始作八卦”。由此可見,真正的《易經》是唯物的,它講的是哲學問題和數學問題。
《易經》強調天、地、人是一體的,它的核心理論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從現代物理學、數學來看,有陽離子就有陰離子,有正數就有負數。從廣義上來說,《易經》的核心和現代科學是有共通點的!當然,《易經》講的是哲學問題,和現代科學也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在實際運用中,要秉承毛主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但我們應該看到,這么多年前的古人能總結出這些客觀的理論,并且到今天還有其使用價值,是非常難得的。”褚博士告訴學員們。
《論語·述而》載孔子言:“加我以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句話可以和他說的另一句話連起來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可見在孔子的人生中,《易經》能幫助他認識天定的人生使命與目的,能幫助他避免人生重大的錯誤。孔子說:“不占而已矣。”這對于今天學易的人,應該是一個重大的啟示。我們不可將重心偏置于占卜之類的活動,迷信占卜。而應該從中尋找出“天人合一”的客觀規律。用孔子自己的話來說,學易可以避免人生走入歧途。
清華校訓也出自《易經·系辭》
褚良才博士認為,《易經》和佛經、圣經、古蘭經等,都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在褚博士看來,《三國志》中,諸葛亮借東風,就是借助了《易經》中的天文歷法知識。建安十三年10月,當時,曹操率兵50萬,號稱80萬,進攻孫權。孫權兵弱,他和曹操的敵人劉備聯合,兵力也不過三五萬,只得憑借長江天險,據守在大江南岸。冬天長江一般吹的是西北風,曹操在江北,根本沒什么顧忌。但諸葛亮深知《易經》中“物極必反”的道理,知道冬天西北風吹得最猛烈的時候,會出現3-5天的“小陽天”,吹的是東南風。他正是準確地預料到了這短暫的東南風,才得以人借天助,火燒赤壁,大敗曹操。
另一個說明《易經》文化源遠流長的事情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正是出自《易經·系辭》:“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君子以自強不息
課間休息,不斷有學員上前,圍住褚博士請教各種各樣的疑惑和問題。褚博士笑著告訴大家,《易經》只是在闡述客觀的規律。人們可以利用《易經》上的規律,順應自然法則來趨利避害。但事實上,企業以及自己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優秀企業家的必由之路
據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繼續教育中心主任張建國介紹,浙江大學現代企業家經理人高級研修班面向企業高層管理、政府高級官員及各級企業協會管理人員,采用非脫產學習。學制一年,每月集中授課兩天。研修班設有現代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現代市場營銷學、孫子兵法與現代商戰、稅務管理、領導力與領導藝術、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等提升精品課程,為國內民企打造國際化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為了培養出優秀的中國企業家,為使國內商界精英掌握現代管理理念和提高領導藝術水平,了解中國宏觀經濟活動內在規律,形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思路框架,提高企業核心決策者戰略規劃與掌握全局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該中心廣泛邀請了國內外著名專家組成強勢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