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突然爆發,意外地改變了中國企業的發展軌跡,擅長制造的中國企業不得不提前面對轉型中國創造的新挑戰。對此,中小企業普遍缺少準備,這些準備一方面是企業的硬件資源,而另一重要方面則是企業的研發軟實力。在多年出口熱銷的背景下,大規模的低成本制造模式在短時間內造就了成千上萬的生產大戶,形成了中國制造的主力軍。這些制造型主力軍習慣于生產節約型企業的管理思維,缺少研發創新管理的認知、經驗和管理方法論。在至關重要的經濟轉型新時期,它們的命運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研發管理體系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業普遍都是爭強好勝的,這是競爭的天性。即使不大,也要宣稱自己是“行業領先”。筆者對安防監控行業冠以自己“行業領先”的企業抽樣調查發現:聲稱自己行業領先的公司,擁有核心技術專利的只有1.5%。這一調查結果向我們揭示了中國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發管理水平的真實現狀。很多創業板上市企業和正在等待上市的企業,同樣面臨著核心技術嚴重缺失的尷尬現實。我們對一家計劃上市的機電股份公司開展投資輔助調查,這家年銷售額15億的行業領先企業盡量回避關于技術前景的描述,他們給出的事實是;十五年歷史,只有一項待批的發明專利。這一數據顯然和250人的研發規模形成巨大反差。筆者多年的研究調查發現:沒有建立自己的基于創造力的研發管理體系,是很多加工制造型企業創新能力虛弱的根本原因。技術創新在企業中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天才活動,它需要企業提供一個特殊的氛圍、特殊的制度、特殊的文化、特殊的激勵…,系統的認識是;需要一個特別的、相對獨立的和可以激發創造力的研發管理體系。技術人員只有被置于這樣的創新體系中,休眠的智慧才可能得以開啟,創新的成果才可能不斷涌現。筆者將這種可以激發創造力的研發管理體系定義為“創造力研發管理體系”。
創造力研發管理體系,是基于培育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發管理體系,在創造力研發管理體系中,企業文化管理、知識管理、專利流程管理、技術專家組織架構、工程師人力資源管理構成體系的核心要素。創造力研發管理體系構建的方法論基點,就是要將研發管理從企業管理的普適框架中進行“外延生長”,以力圖為企業實現技術創新提供獨立的創新高地。金融危機中大批企業受困的現實告訴我們:如果生產型企業不能盡快營建自己的技術創新高地的話,企業未來的轉型將只能會是原地打轉或進展遲緩。值得關注和令人鼓舞的是,創造力研發管理模式在實踐中應運而生,它為企業的技術創新之路,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方法論和解決方案。讓創新成功,可以從推行創造力研發管理開始。
溫馨提示:本文系創造力研發管理提出者曾年的原創文章,轉載敬請指名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