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潘石屹袁清“名家講堂”撰文
全國總工會《現代企業文化》雜志,2014年第12期的“名家講堂”刊載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不必太崇拜技術》、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的《我做公益的重點在教育》和人文營銷專家袁清的《“人文化營銷”恰當其時》3篇文章。
任正非坦言,成功并非一定是技術,他指出日本手機短小精薄,性能可靠卻輸給了不怎么可靠的蘋果手機,其原因是蘋果誕生出的海量軟件,當然還有蘋果的文化。地產大佬潘石屹的公益有別于他人,他的重點在教育,潘石屹夫婦認為想要社會變化,人必須變化,那么聚焦到教育上就是找到了根本。人文營銷專家袁清的《“人文化營銷”恰當其時》,近日國內的包括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網等主流媒體和財經類中國經營報網紛紛刊載,他提出了繼“營銷1.0”、“營銷2.0”、“營銷3.0”后的“營銷4.0”,即“人文化營銷”。
縱觀任正非的“非技術論”、潘石屹的“公益重點在教育”,還是袁清的“人文化營銷”,3位文章的觀點不約而同都在談“人文化”,似乎都在驗證著“當下社會兩個重要價值思維(“互聯網思維”和“人文化思維”)。”技術可以蕩平世界,但技術不可以蕩平人的心性和文化,教育公益找到了公益的本,“人文化營銷”或成為“營銷3.0”(體驗營銷)之后的又一高級形態。
刊載其任正非、潘石屹、袁清3篇文章的主要觀點:
任正非:不必太崇拜技術
網絡將變得越來越扁平,越來越簡單,寬帶很寬,接入網絡會像接自來水管一樣簡便,Bit成本將大幅降低。未來面臨的是超寬帶后還有沒有什么帶,競爭到底是從室內走向室外,還是從室外走向室內,這條技術路線沒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不會甘于輸掉,美國執意WiFi全頻率開放的目的還是為了從內往外攻。漫游問題一旦解決,華為的優勢就不一定存在了,這是我對未來的看法。
我們要學習美國的創新精神、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要打破自己的優勢,形成新的優勢。我們不主動打破自己的優勢,別人早晚也會來打破。我們在學術會議上要多和愛立信、阿郎、諾西、、、、、、交流,并在標準和產業政策上與它們形成戰略伙伴關系,就能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
華為過去市場走的是從下往上攻的路線,除了質優價低,沒有別的辦法,這把西方公司搞死了,自己也苦得不得了。美國從來是從上往下攻,Coogle和Facebook都是站在戰略高度創新,從上往下攻。WiFi作為和LTE競爭的技術,你不能說美國不會玩出什么花招來,我們要以招還招。
日本手機的特點是短小精薄,Nokia的手機非常可靠,能做到20年不壞,為什么它們在終端上都失敗了?蘋果手機是最不可靠的,為什么它能大量銷售?是因為它能快速地提供海量的軟件。日本廠家在平臺上太嚴格,太僵化,跟不上快速變化,日本的手機廠商就破產了。
我們要堅定不移從戰略上拿出一部分錢和優秀的人從事微基站的研究。我們要走向開放,華為很快就是世界第一,如果只想獨霸世界而不能學會給盟友分蛋糕,我們就是成吉思汗,就是希特勒,就將以自己的滅亡為下場。不舍得拿出地盤來的人不是戰略家,你們要去看看《南征北戰》這部電影,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
潘石屹:我做公益的重點在教育
今年七月,我和張欣代表SOHO中國基金會與美國哈佛大學簽訂了1500萬美元的助學金協議。“SOHO中國助學金”計劃共捐助一億美元用于資助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貧困生。哈佛是計劃的第一站。但第一站的助學金協議剛剛簽訂,在國內便迎來質疑一片。有錢為什么不捐中國高校?世界名校那么財大氣粗,真的需要你捐款嗎?質疑的同時,很多人也會問,華人企業為何鐘情于大手筆資助海外高校?中國高等教育虛胖多病的原因何在?
這次SOHO中國基金會和哈佛簽訂了1500萬美元的助學金協議,引起了一些爭議。這些爭議主要就是說你在中國賺錢,怎么捐錢捐給外國人?其實我們的資助對象是中國貧困大學生。只要你考上這個學校,我們來出錢資助你。我們慈善捐款唯一的標準是讓中國學生受益。
最近十年,我們夫婦把公益的重點放在教育上面。我認為,想要社會變化,人變化,都還是要聚焦到教育上。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我也強調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愛心。讓他能夠把心打開,去感受別人,感受社會,有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有了這個意識,你學習的知識才有用武之地,我們常常帶著孩子一起做公益。
袁清:“人文化營銷”恰當其時
當下企業有兩個重要的“價值思維”,一個是“互聯網思維”,另一個是“人文化思維”。“互聯網思維”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科技發展背景下,企業對市場、用戶、產品、價值鏈的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人文化思維”的核心是用“思想”、“精神”、“道德”、“仁愛”等,文而“化”為之。
遵循“人文化思維”,結合筆者5年前提出的“新營銷哲學”和通過對營銷界“營銷1.0”、“營銷2.0”、“營銷3.0”版本形態的研究,筆者以為一個新的營銷形態,必須遵循時代背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客觀上催生新的營銷形態的發展。而這就需要我們全面審視我們對營銷既定的認識世界的觀點、方法。摒棄原來的價值立場、知識觀點,尋求營銷新的價值思想和新理論的突破。為此,筆者提出“營銷4.0”——“人文化營銷”。
“人文化營銷”是“營銷”,符合“營銷是客戶創造價值的過程” 這一本原特征,但“人文化營銷”又不僅僅是“營銷”。它更是企業基于競爭,培育的一種以“人文”作為要素的企業戰略。用“人文”內化和淬煉企業精神,用“人文”凝聚員工的力量,用“人文”引領道德經營風尚。并去領悟思緒的精妙,去建立念茲在茲的追求。“人文化營銷”,通過營造出企業文化、道德、同理心的“人文精神”,強化企業對顧客的人文關懷,并注重“以德潤身”,所展開的市場營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