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百德
近日百德山東聊城店、山西臨汾店、陜西西安店相繼隆張開業,所開專賣店無一例外地凸顯了百德木門專賣店的“高大上”。不僅是面積偌大,包括“家裝整合”、“小區攔截”等新營銷手段漸入佳境。
“色繪”繪出未來,“十歲”歲值青春。7年的工程市場磨礪,3年的渠道市場深耕,10年的百德已清晰勾勒出行業獨有“色繪”技術,人文感性的“百德符號”。這一“符號”的尋覓或許惟有掌門人馬洪偉知其難辛。符號即個性,10歲的百德雖與行業的大佬們還有一些距離,但百德已贏得符號、個性已是品牌發展史中的寶貴資產。
如果說百德7年的“工程市場”,是其集團“工程裝飾”的“慣性動作”的話,那么開啟3年來的渠道市場,則是百德品牌開路的“自選動作”。
百德的品牌營銷顧問、人文營銷專家袁清博士最近的演講內容,增加了“企業文化成本觀念”的內容。在聯系百德品牌建設時他說,企業的成本目的是獲取相應的商品和勞務,傳統的管理是在傳統的人力、產品中、采取節能降耗,而惟有“企業文化”這個成本他是成本結構和成本行為的新考量,是企業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它雖是隱性的,其實最重要,最需要維持和投入。
木門行業進入技術的“空檔期”
7月7日,39℃的廣州。與天氣一樣炎熱的還有正在舉辦的“廣州建博會”,大凡到過會上的參觀者,一定會被木門及整木行業的競爭所感嘆。“整木家裝”的盛行,在筆者看來其實是個偽命題,“看上去很美”有違產品的市場聚焦原理。“整木家裝”市場無論是生產者的生產和技術,還是我們今天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還都不夠成熟。浮躁的行業困頓中,凸顯了木門技術的“空檔”以及品牌營銷的專注精神。
屈指數來,10多年前,木門從過去的裝飾中分離出來,一直沿襲著風格、材質之技術路徑。和其它行業一樣出現“產能過剩”,而其主因當屬創新不足和消費升級。現在看來大多數木門企業創新不能圍繞著消費者升級的品質要求,創新也不夠專注。
浮華之風的蔓延,更顯百德對創新的堅守。“功能木門”,這是百德2年前既定的技術攻略,在之后與林科院專家的研發合作中,形成了“功能木門”的企業標準。參與此“企業標準”制訂的行業專家葉克林教授指出,行業“功能木門”的概念需要厘清,量化、科學化的標準才是木門行業健康發展基礎。他也希望百德包括隔聲、防潮的功能,不僅需要實誠做得很好,還要更加的演繹出來。這樣的虧吃不得。
贏得品牌,營在渠道
今年以來,建材家居市場呈現三大特征:一,整體疲軟。6月份景氣指數為105.3,同比下降了2.37個百分點,二,吸金效應。好的要好,差的更差;三,不促不銷。消費者一波波被攔截,促進溝通的銷售成王牌。置身于建材家居中的木門業不可能獨善其身。
以“營”見長的百德,自然有對疲軟市場的應對之策。強調百德品牌的高感受性和高體會性已成為百德下一步品牌建設和營銷的重點。其公司深度助銷部在近期數十家專賣店的深度助銷中,都貫穿了這一路徑。強調渠道賣場、會展推廣、小區攔截、聯盟作戰、微溝通等業態,并貫通其中的節點,已成為百德“營”的主要工作。
品牌資源伴隨這品牌的發展,游走在門行業傲人的發展中,人文價值的失落,道德倫理的敗壞,人性之惡的膨脹,經營秩序的失范,都呼喚著木門業的人文營銷。
馬洪偉說,百德木門有“靜”,但更需要百德人的心“清”。木門“靜”了,浮華才會不再。人心“清”了,方能照見萬物本性。靜觀自在,清心如海。
百德的人文啟于10歲的青春期,奮進于旺盛的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