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協會城鎮化投資專業委員會、聯合國網合集團、國際綠色產業合作組織、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華志愿者協會、中國健康小鎮投資公司、中投產城(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技新聞網、科技文摘報社,北京中慧文苑文化交流中心,北京中慧聯拓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電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盟共同發起的“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日前在京成立。
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大健康”理念將從理論付諸實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全面破解“世界難題”、從田野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線將實現全面構建,這是十九大報告為全體國民描繪的“健康中國”總體路線圖。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成為國家戰略。而圍繞著健康服務產業鏈五大基本產業群已初步凸顯:一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二是以藥品、醫療器械、 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四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五是健康養老產業。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的中國投資協會,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服務、各類投資主體服務、投資項目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服務等方面業績斐然。其所屬城鎮化投資專業委員會在參與健康中國“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這一國家時代發展戰略中,馳而不息,久久為功。“聯盟”更因眾院士、學者顯赫的專家委員會力量,而備受關注。
據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朱兆良、康玉柱、張楚漢、鞠躬、吾守爾、石學敏、莫宣學、戴金星、鄭錦平、黃文虎、胡正寰、翟明國、彭先覺、陳懋章、韓德民、郭光燦、褚君浩、楊經綏、孫金聲、楊鳳田20名院士,和包括周啟星、曹和平、江朝強、王慧軍、胡石英、張金福、辛希孟、袁清、劉柯、王雄、劉天華、趙猛、李零、葉寬、丁曉宇、金語、徐恒、張子清、伍允壽、趙樂康等專家、學者組成的“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可謂集權威性、廣泛性于一體,科技與人文并進的專委格局。
專委會委員袁清博士以為,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變化涉及到包括健康產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它從一個側面也表明了,人民對健康美好生活的期待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具有多樣化、多元化的需求特征。
“健康產業前景巨大。美國2011年大健康相關人均消費為100美元,而我國同期人均消費值僅為7美元。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6.2萬億元,到2020年國內大健康產業的產值規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聯盟負責人夏煜表示。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8.8%,恩格爾系數達到29.3%,且是連續幾年的大幅度的下降。這將給未來新消費帶來了更多健康產業的市場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