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到,桃始華”。
驚蟄巧遇“兩會”人大開幕。“清潔取暖”,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工程”的“強”音。
總理短短6000字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清潔取暖”的文字多達214字。
[214字內容]: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一要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東中部地區要分別于今明兩年完成,西部地區于2020年完成。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加快秸稈資源化利用。
“清潔取暖”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清潔取暖”繼2016年12月2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后,一次被作為《政府工作報告》中2017年重要的工作安排。“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報告的表述與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內容趨同,不同的是增加了“300萬戶”這一規模數字。
“清潔取暖”,“春天氣象”,國家經濟的動能轉換。霧霾的核心內因是排放,重要外因是氣象。在過去的三十年里,快速城市化、快速工業化和快速機動化這“三快”在說明我國的經濟實力在增強的同時,也說明污染排放量也在快速增多。
以北京為例,1998年至2013年間,北京市常住人口、機動車保有量和能源消費總量分別增長了70%、303%和76%。北京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濃度雖在中國國家標準規定的濃度限值4微克/立方米和60微克/立方米,NO2和PM10的年均濃度接近中國國家標準規定的濃度限值40微克/立方米和70微克/立方米,但是PM2.5和臭氧達標仍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清潔取暖”,一頭牽著百姓溫暖,一頭連著藍天白云。它系當下國家新方位經濟生產力的全面推動。筆者以為,社會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包括生產力,而生產力的內涵既包括技術層次,又包括社會層次。如果用此視角看“清潔取暖”,毫無疑問,國家、行業、企業提升技術,盡量減少石化資源的污染系生產力的“技術層次”,而統籌兼顧,全面協調,著力多部門的合作,當屬“社會層次”。馬克思所說的社會生產力要素的全部精涵就在于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治理霧霾和促進能源結構的轉型,則是生產力“社會層次”視角下的清潔供暖的重大意義。
企業戰略大多遵循“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在一些企業戰略的推行當中往往集中到兩點上,即“先瞄準,再射擊”,和“先射擊,再瞄準”。前者把它稱為“機械論”,后者稱之為“混沌論”。“機械論”認為,凡事經過計劃、執行、考核,就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下,建立核心能力,持一種“先瞄準,后射擊”的戰略觀。“混沌論”認為,這個世界是活的,未來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一種與人互動后的突現,持一種“先射擊,后瞄準”的戰略觀。
《政府工作報告》的300萬戶工程項目,對大多暖通企業來說有著更多的“機會驅動”,相信更多的暖通企業在原先的戰略中恐怕沒有更多的計劃,它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典型的“機會”所在。筆者所見暖通行業的小松鼠、鑫華星、同益、金旗艦、大通等已積極備戰“煤改電(氣)”。筆者常想亞歷山大的勝利根源里為什么總有亞里士多德的影子。贏得稍縱即逝的“機會”,經營者或必須具備用“SWOT分析”的素養。
企業戰略“先瞄準,再射擊”?還是“先射擊,再瞄準”?贊成先瞄準的人,通常假設目標是固定不動的,而且你看得到它。但是,在急速變化的動態環境中,你能準確地看見未來嗎?贊成“先射擊,后瞄準”,或因為急速變化的動態環境,是一個混沌或是復雜系統,而管理混沌系統無法準確預測。筆者推崇用“軟營銷”來調和“機械論”和“混沌論”。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暖通企業欲想在此大工程中爭取更大的市場,惟下足企業戰略、營銷的功夫,才會贏得市場效應。 中國已開啟的“新工業革命”,可以說承載了更多的包括企業管理和營銷的期待,這種基于“邏輯迭代”下的工業革命,一定會呼喚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營銷。無論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丹尼爾·貝爾的“后工業時代理論”,以及彼得·德魯克的“知識經濟時代”,都已經提前窺見這一商業邏輯的變遷(袁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球財經》專欄作者、和訊網財經評論作者、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舒適家居分會專家組成員、“軟營銷”的創始人、時代新光管理咨詢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