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通常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有時它也用來形容一國國內,指一個或多個消除了關稅和貿易配額、并且對經濟的行政干預較小的區域。
簡介
對自由貿易區的定義有兩個主要依據:
(1)1973年國際海關理事會簽訂的《京都公約》,將自由貿易區定義為:“指一國的部分領土,在這部分領土內運入的任何貨物就進口關稅及其他各稅而言,被認為在關境以外,并免于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制度。”
(2)美國關稅委員會給自由貿易區下的定義是:自由貿易區對用于再
出口的商品在豁免關稅方面有別于一般關稅地區是一個只要進口商品不流入國內市場可免除關稅的獨立封鎖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另一種官方解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包括獨立關稅地區)根據WTO相關規則,為實現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所進行的地區性貿易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約方所形成的區域。這種區域性安排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務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是一個國家實施多雙邊合作戰略的手段。
定義
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克寧對自由貿易區的定義如下:所謂自由貿易區,不是指在國內某個城市劃出一塊土地,建立起的類似于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的實行特殊經貿政策的園區,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通過簽署協定,在WTO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在服務業領域改善市場準入條件,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從而形成涵蓋所有成員全部關稅領土的“大區”。
作用
自由貿易區內允許外國船舶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制,也是自由港的進一步延伸,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一種特殊的功能區域。
自由貿易區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點外,還可以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的商業企業、金融機構等促進區內經濟綜合、全面地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局限在于,它會導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稅。如果沒有其他措施作為補充,第三國很可能將貨物先運進一體化組織中實行較低關稅或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然后再將貨物轉運到實行高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貿易區組織均制訂“原產地原則”,規定只有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原產地產品”才享受成員國之間給予的自由貿易待遇。理論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員國境內生產的價值額占到產品價值總額的50%以上時,該產品應視為原產地產品。一般而言,第三國進口品越是與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生產的產品相競爭,對成員國境內生產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原產地原則的涵義表明了自由貿易區對非成員國的某種排他性。現實中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區如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廣義的自由貿易區: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中國、日本、韓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簡稱NAFTA,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美洲自由貿易區(簡稱FTAA,包括美洲34國)、中歐自由貿易區(簡稱CEFTA),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東盟自由貿易區(簡稱AFTA,包括東盟十國)、歐盟與墨西哥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狹義的自由貿易區:如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德國漢堡自由貿易區、美國紐約1號對外貿易區等。
(一)歐洲自由貿易區發展概況
1、德國漢堡自由港。漢堡自由港依托漢堡港而建立,由一條被稱為“關界圍墻”(長23.5公里,高3米)的金屬柵欄與其他港區隔開,面積約16.2平方公里,擁 有180多萬平方米儲存區,建有160萬平方米的集裝箱中心,并設有火車站。外國貨物從水上進出區自由,有的須申報,有的不須申報,均不征關稅;外匯交易 均不作限制,方便企業間貿易活動。
2、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安特衛普港對整個港口實行靈活的管理制度。一是注重單證管理而非實物管理。二是該港在鄰近區域設有六種類型的保稅庫區,允許在一個倉庫區里設立各種類型的保稅倉庫。三是實行臨時存儲的管理方式。這種海關臨時存儲區也可以不設在港區內,只需要提前作簡易申報即可進行臨時存儲,而不必得到海關批準。四是設立Free zone和Free warehouse區域,主要是服務于國際中轉和轉口貿易的需要,可以實現貨物長期的保稅中轉存放。
3、愛爾蘭香農自由貿易區。1959年愛爾蘭政府設立香農自由貿易區,占 地600英畝,目前區內有110家外商投資企業,雇員總數約7500人,年出口額約25億歐元,主要有航空運輸、租賃及相關服務企業、信息通訊技術企業、 研發中心、工程技術設計和組裝企業、國際金融及財務服務企業、國際物流服務與管理等企業及制藥、電子及機械設備等制造業企業,包括通用電氣公司、西屋公 司、富士通等跨國公司。
(二)韓國自由貿易區發展概況
1、釜山地區。釜山鎮海經濟自由區位于在建中的釜山新港周圍,總面積104平方公里,分為新港灣·物流·流通區、商務居住區、海洋運動娛樂休閑區、專業教育·R&D區、知識產業區等5個區,區域之間互相聯合。自由區稅收7年減 100%,之后3年減50%。租用期為50年,每年按照土地價格1%為基準、政府還對土地收購費及建筑物租用費的各30%、50%進行2年補貼。此外還有 雇傭補助金、教育訓練補助金、顧問費用等資金方面的支援。
2、仁川地區。2003年8月仁川市被政府指定為自由經濟區,以吸引國外投資和促進跨國商業發展。仁川自由經濟區由松島、永宗和青蘿三個地區組成,規劃開發面積 2萬公頃,計劃投資125億美元。將松島地區建成國際商務和高新技術中心,引進國際商業中心、IT、BT、有關R&D的世界企業,成為尖端知識產 業的產地;把仁川機場所在的永宗地區開發為航空和國際物流中心;青蘿地區辟為國際金融和旅游中心。
(三)臺灣自由貿易區發展概況
1、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開發總面積0.68平方公里,含7個深水碼頭,岸線1480米,分東西兩個區,主要以集裝箱物流為主。目前入區廠商共8家,有好好國際物流、陽明海運等企業,主要從事倉儲、物流、包裝、轉口、轉運、組裝、重整、修配、展覽、技術服務、港區貨棧等業務。
2、臺北港自由貿易港區第一期面積0.79平方公里,包括三個散雜貨中心、臨時油品儲運中心及車輛物流中心。目前入區廠商只有東利物流公司,主要從事汽車的進出口。
3、臺中港自由貿易港區開發總面積共計5.36平方公里,分為兩期三區域開發,功能發展目標:拓展集裝箱,大宗貨及散貨業務,發展化學品及油品儲運中心,引進加工、制造業、從事生產、物流與加工作業。目前入區廠商共7家,有臺灣燃油等企業,總投資金額達92億元,領先其他各港區。
4、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一期總面積3.98平方公里,共有31個集裝箱碼頭。另有五個港區組成的以散貨碼頭為主的自由港區第二期,面積為1.55平方公里。高雄 自由貿易港區功能目標是,依托高雄港臨近的各個功能區域(包含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加工出口區、小港國際機場及各內陸集散站等),發展以集裝箱為主的綜合 物流,爭取成為“國際運行中心”。目前入區廠商共11家,都是臺灣與國際上比較著名的港航物流企業,如集運公司、陽明海運公司等。
5、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是臺灣唯一的空港自由貿易港區,占地約0.45平方公里,提供包括航空貨運站區、物流專區、加值園區、商務中心等不同功能的服務。目前有勁永國際、威剛科技等40多家企業進入,是臺灣自由貿易港區中進入廠商最多的,其中70%為電子業。
(四)香港自由港發展概況
一是貿易自由。香港對進出口貿易基本上沒有管制,不存在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凡符合慣例的貿易行為均暢通無阻。除個別受管制貨物外,一般貨物不受進口配額或其他許可證規定所限。除了酒類、煙草等少數商品外,一般進口貨物毋須繳付關稅或其他進口稅(如增值稅或消費稅等)。
二是金融自由。香港的貨幣市場是全球最開放的市場之一,資金可自由流通及調度。資金經營自由,沒有國民待遇和非國民待遇之分,本地銀行與外國銀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外匯市場完全開放,企業可以在香港銀行開立多種貨幣帳戶,采用不同貨幣營運業務或進行投資。
三是人員進出自由。外人到港,無論是辦企業,還是探親、旅游,手續都十分簡便。
四是投資自由和企業經營自由。香港政府對外來投資,除了金融、電訊、公共運輸、公用設施及部分大眾媒體等,對新投資項目不設任何管制。對本地公司及外商一視 同仁,實行少干預、無補貼政策,為所有有意在香港營商的公司提供公平的經營環境。商品與勞務支付的價值也基本上保持充分的自由競爭狀態。
(五)新加坡自由港發展概況
新加坡是僅次于香港的自由港,除汽車、石油產品、煙酒等外,對其它商品不征收關稅。公司所得稅稅率為20%,來自岸外公司的紅利收入免征所得稅。新加坡也是 世界金融及貿易中心,外幣可在新加坡自由兌換及進出。商品及服務稅(即消費稅)稅率為7%。新加坡于1969年通過自由貿易區法案,作為實施自由貿易區的 法源。新加坡自由貿易區的制度,采用境內關外作法,視地區發展之需要,在政府公報中宣布可成為自由貿易區的地區。成立于1968年的裕廊集團是新加坡貿工 部所屬的法定機構,專門負責新加坡的工業園區開發和管理。裕廊集團目前管理著兩個商務園——樟宜商務園和裕廊東商務園,主要吸引分銷、庫存管理、貨運管理 服務以及高科技制造公司入區。
(六)東南亞自由貿易區發展概況
1、印尼巴淡自由貿易區。巴淡自由貿易區距離新加坡僅20公里,地處馬六甲海峽太平洋與印度洋國際航道。巴淡自由貿易區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免征進出口稅、增值稅、奢侈物品增值稅。該島現有50多萬人口,其中產業工人16萬多,已經成為一個工業中心和投資熱點。
2、馬來西亞柔南經濟特區。柔南經濟特區位于亞洲大陸最南端,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馬來西亞利用其緊鄰新加坡的優勢和廉價的土地、勞動力,學習中國的“深港 經驗”,吸引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資金,著重發展高科技、房地產(吸引新加坡人來置業)、物流業。對外資的優惠措施有外資控股比例的放寬、外國資金、外國勞 力自由進入、免稅、減稅等,目前已吸引外資30億美元以上。
3、 菲律賓蘇比克灣自由港。蘇比克灣自由港擁有亞洲一流的海港,曾是美國海軍在海外的第二大軍事基地,1992年歸回菲律賓后,成為菲律賓經濟發展的明珠,世 界上半數的集裝箱船隊都在這里停泊。該港區是關稅特惠區,投資者享受優惠關稅稅率,允許免稅進口多種商品,外國投資都享受多種免稅待遇,外匯管制也很寬 松,允許外商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擁有100%的股權。港口的收費僅相當于菲律賓其他大港口的一半。對外商的簽證和居住也提供多種便利。港區內還有1.2萬公 頃天然熱帶雨林,宜于開展旅游。韓國正在該港區投資10億美元建設世界一流的大造船廠。
(七)拉美自由貿易區發展概況
1、馬瑙斯自由貿易區。1967年巴西設立馬瑙斯自由貿易區,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亞馬孫黃金水道使萬噸遠洋巨輪可直達這里。自由貿易區由工業區、商業區和農牧區三部分組成。馬瑙斯自由貿易區內生產并在本國銷售的產品,免征工業產品稅;對以農業和亞馬孫地區植物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產品,免征工業產品稅;企業10年內免征所得稅。截至2005年底,馬瑙斯自由貿易區吸引了30多億美元外資,19億美元本國投資成為巴西西北部經濟龍頭,催生了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巴西經濟連續7年高速增長的“巴西經濟奇跡”。
2、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成立于1948年,設在巴拿馬運河的大西洋入海口處,利于存倉售現和商品的周轉。當地政府專門立法給予保證和優惠,投資者有法律保 障。在自由區注冊公司手續簡便、審批快。巴拿馬的貿易結算使用美元,投資者不用為貨幣的貶值和升值而擔憂。在巴拿馬的銀行存款不納稅,無外匯管制,利潤匯 出匯入自由。自由貿易區貨物進口自由,無配額限制、不繳進口稅;用于轉口的貨物自由、不繳稅。自由貿易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目前已成為拉美貿易的集散地、轉口中心。
3、智利伊基克自由貿易區。伊基克自由貿易區位于智北部,是面向南美國家的重要進出口市場和南美各國同太平洋國家之間的主要貿易集散地之一。任何本國或外國公民 均可申請和經批準后在自由區成立公司,從事商業、工業和貿易活動,可無限期地倉儲貨物,可轉口或銷售至智利或其它國家。區內企業享有免繳一級所得稅的權 利,入區的智本國商品免繳增值稅。主要進口市場是中、美、日、韓、臺灣省、德、印尼、巴西和墨西哥。主要進口產品為家電、輕紡、汽車、家具和機械設備等產 品。
(八)中東、非洲自由貿易區發展概況
1、阿聯酋貿易自由區。阿聯酋共有14個比較活躍的貿易自由區,外資可100%獨資,不受阿聯酋公司法中規定的外資49%,內資51%條款的限制;外國公司享受 15年免除所得稅,期滿后可再延長15年的免稅期;資本和利潤可自由匯出,不受任何限制;無個人所得稅;進口完全免稅;貨幣可自由兌換,不受限制;注冊手 續簡便;現代化的高效通訊設施和基礎設施;能源供應充足;優美可人的工作環鏡。
2、埃及自由區。埃及目前共有亞歷山大、開羅、塞得港等11個自由區,投資項目進口機器設備、原材料等免除關稅、銷售稅和其他一切稅費;按銷售額(出口額)的 1%納稅,免除其它稅費。埃及投資及自由區總局于2006年開始實施新舉措,主要包括:允許在自由區儲存資本性產品和中間產品的生產原料;與自由區的投資 商協會合作協調,通過國內、國際援助機構對區內新建項目和擴建項目融資;委托公共自由區主席對新建項目簽發初步批件;建立對投資商監督、檢查的新機制,簡 化監管程序;對自由區接入天然氣,作為項目主要能源供應,降低項目生產成本。
3、毛里求斯自由港。1992年6月,毛通過了將路易港建成自由港的法案,成立了自由港管理局,使毛成為一個地區性的商品倉儲、分撥、交易中心和商品轉運港口。轉口貿易發展迅速,目前港內有企業350家。
(九)美國對外貿易區發展概況
對外貿易區是在美國領土內為國際貿易企業提供便利的指定的區域,分為兩類:一是綜合性自由貿易區,稱對外貿易區,主要從事貿易,以方便貨物進出、加快貨物流 轉、提高國際貿易效益、增加就業等為目的;二是單一性的自由貿易區,稱貿易分區,主要搞加工業,以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出口為目的。
對外貿易區目的是鼓勵美國企業參與國際商業活動,促進投資,避免就業機會流向海外。當貨物進入對外貿易區,實際上已位于美國境內,但對于美國海關來說,仍處于征稅范圍之外。對外貿易區完全是企業化經營,依靠服務收費來維持運轉。、在 對外貿易區內經營可以減少貨物丟失,降低保險費用,降低運輸成本,降低管理成本,區內貨物可以保稅展示,可以用區內貨物做為抵押進行融資。對外貿易區從經 濟上鼓勵美國和外國公司在美國境內創造就業機會,對美國的國際貿易收支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如果沒有對外貿易區,這些公司會在海外成本較低的地區投資操作有 關業務。
============================================================
公眾微信:張恒誠老師
新浪微博:@張恒誠老師
騰訊微博:@張恒誠
百度一下:張恒誠
公眾易信:張恒誠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