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語:“落魄書生”如何迎娶“窮才女”?
具有領先的潛質、超前的眼光的經銷商,即使再“窮”,也不會選擇那些行將倒閉的廠家合作,像廣東著名的陶瓷品牌 -- 唯美,在最困難的時候,已經嚴重資不抵債,但是,在唯美決策層英明的領導下,唯美陶瓷旗下品牌---馬可波羅瓷磚卻銷售良好,用他們董事長黃建平的說法:用過硬的品質、優異的服務、良好的信譽,以及對市場的適度把握,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企業的發展。
那么,像唯美這樣的新品牌,在進入市場初期,又是如何吸引有實力、有發展潛質的經銷商的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
第一、企業領先的經營理念、戰略思想和高素質團隊能給經銷商以信心。
我們經常碰到很多有抱怨的經銷商,抱怨的根源不勝枚舉,在經銷商員工層面,聽得最多的是廠家支持不夠、不力,承諾的政策姍姍來遲,等到政策下來,經銷商的促銷活動已經結束,造成廠家促銷與市場嚴重脫節;而在經銷商的決策層面,廠家老總幾乎不露面,企業的經營理念、戰略思想無法與經銷商溝通、融合,給經銷商老板沒有任何信息反饋,經銷商也始終無法走入廠家“心坎”,猶如沒合作的陌生人;而廠家的銷售人員呢,本來就無法明白企業的戰略思想和理念,兼以,素質參差不齊,更加難以站在同一高度與經銷商決策層對話,因此,極易產生誤會,經銷商自我感覺就像那沒人疼的“孩子”,經銷商又怎能對廠家和品牌有感情?又怎能做好區域市場?
成功的廠家和品牌一定會站在市場立場而甄選經銷商,尤其是營銷人員,包括主管銷售和品牌建設的營銷總監,只有當營銷人員深入考察了市場,了解了市場具體情況,才能有針對性的和經銷商探討、培育、發展銷售;我始終認為,營銷人員之所以不等同于銷售,原因就在于營銷人員不僅僅懂得銷售,還在于他要有足夠的市場意識、組織管理、制定、執行計劃、掌握控制終端等一系列的能力,也只有這樣的營銷隊伍,才可以給到經銷商足夠的信心。
如今,總感覺所有企業都缺真正的營銷人員,可又感覺社會上到處都是銷售人員,為什么還存在企業找不到優秀營銷人員,而優秀人員又找不到好的品牌和企業呢?在我看來,二者都有盲目性,同時也與經銷商的素質好壞、經銷商對廠家的期望、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有關;如果要從營銷的角度講,我的建議是:營銷人員自我心態要好,企業對營銷本身、對市場實際情況了解的心態也要正。這樣,企業、經銷商、營銷人員才能皆大歡喜。
第二、給予有培養潛質的“窮”經銷商以適度的、有規定性的財力、物力支持。
這里所說的“適度”、“有規定性”,是指在符合廠家和品牌經營能力、政策前提下的支持,任何產品、任何形式的經銷商會通過各種方法、途徑來向廠家索取利益和政策,而且,嫌疑很大,針對此種情況,廠家如何選擇?是無謂地給予,還是不聞不問?聰明的廠家會設置很多游戲規則促使經銷商既能前跑,又能拿到政策。我也無數次給我的營銷隊伍講,不怕經銷商要政策,怕的是給了政策,他拿不到;在福建龍巖,曾有三級分銷商向我索要產品低于公司營銷政策規定的低折扣,我很高興,回答他說:給,但是有個條件,那就是年度銷售額達到多少萬,結果可想而知,那三級分銷商從此無語,并迅速按照公司規定的政策完成合同任務;此案例告訴我們,經銷商要政策是好事,說明他在做市場,廠家應客觀對待,不可不給,也不能給得“無厘頭”。
當然,常規性的支持,企業舉行大型活動行的支持、以及其他類型的政策是必需的,畢竟是廠家在推動市場的發展,要明白,品牌永遠是企業自身的,經銷商可以是企業區域中心的營銷經理,但也可以把他當做廠家市場利益的偷竊者,關鍵是廠家如何對待他,愿意視為自己人呢?還是視為博弈者?
第三、廠家軟性的投入,也就是培養經銷商的程度、力度和尺度
重視對經銷商的培養、發展,是每個經銷商最熱衷的工作,但事實是,少有廠家去做,或者難盡完美;培養經銷商不僅僅是培養感情,穩定軍心,更主要的是培養市場、以及做市場的經銷商的事業;低層次的買賣交易不但令自己無法獲得經銷商的認可,同樣也令自己的產品無法獲得市場認可,廠家對經銷商軟實力的投入,能促使經銷商把產品當成自己的產品,并可通過培訓和產品令經銷商獲得受人尊敬的行業信譽、資質、實力等;因此,掌握好培訓的程度、力度,對企業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