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日美國《科學每日新聞》報道,夏季頻發的強雷雨等極端天氣不純粹是自然界的氣候現象,更有可能是人為環境造成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近日發表評估報告說: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增多、全球變暖,強雷暴雨等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城市與環境專業的史密斯教授等科學家吸收了大量前人在閃電、降雨、云層和大氣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并且將其與計算機模擬大氣層結合進行分析。結果令人吃驚不小,一個城市的小環境甚至會影響到附近城市發生極端天氣。
那么到底城市環境是如何改變雷暴雨進程的呢?研究者們描述了三項導致雷暴雨發生的城市因素:首先是城市熱島效應。城市里釋放大量的熱氣,溫度通常要比周圍的環境高2-5度,這就為中等規模的暴風雨提供了動力。其次是城市覆蓋物的作用。城市被水泥建筑所覆蓋。建筑物的高度和位置改變了在暴雨運動軌跡中起關鍵作用的低層風場。最后是城市大氣的影響。由于工業和汽車尾氣排放增多,在城市上空積聚了大量微粒,造成了大氣污染。傳統觀點認為大氣污染會使降雨概率減少,但此次研究發現,實際情況剛好相反。來自錢江晚報。
故我們人類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只是為了財富與地位,違背天道。我們有個夢:天人合一!
錢江晚報通訊員 項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