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飛躍集團危機談銷售隊伍管理(3)
黃德華
3,采購成本如此之高,說明其供應鏈管理及其采購管理政策存在很大的問題。
1, 有40家銷售公司,說明其銷售機構臃腫,銷售隊伍過于龐大,很可能出現銷售隊伍的邊際遞減現象。銷售隊伍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強越好!
2, 對于營銷隊伍的國際化的理解過于偏頗,國外員工不等于營銷國際化。國外員工也有好壞之分,也有是否是銷售人才之分,即使是銷售人才,那也不見得是銷售管理人才。再說營銷人才不等于銷售人才。
黃德華認為對于工業品的銷售,側重點在于銷而不在于營。如果300多人的市場銷售隊伍,多半是營銷人員的話,那么就等同于作戰的軍隊,有一半的人是參謀,那這種軍隊肯定不會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
我們浙江民營企業起步早、發展快,民營企業家們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創造了不凡的業績,造就了浙江這一塊“中國最健康的省市經濟”。我非常佩服這些民營企業家,包括飛躍集團的企業家。“飛躍”集團從300元起步,在短短15年時間里,一舉成為擁有10億多元資產,集科研、生產、國際貿易為一體的跨國經營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是全國縫紉機行業的排頭兵,并躋入世界縫紉機優秀企業行列。黃德華認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以前成功的方法,并不等于今天或以后也會成功,在浙江民營企業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短板。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我們民營企業的銷售隊伍專業力量薄弱,銷售隊伍的專業管理能力薄弱。
國內的銷售隊伍管理經驗薄弱,就紛紛走出國門,建立龐大的銷售隊伍。結果銷售管理成本急劇上升。或者把產品外包給外資商業去賣,遠離了消費者,也就遠離了市場。因此我們放棄OEM模式,走自己建立銷售隊伍與經銷渠道相結合模式,我們要加強銷售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通過銷售額與銷售實力建立真正屬于自己的消費者忠誠的品牌。在華的所有外資企業很少把產品給別人賣,都是通過自己的銷售隊伍來賣,都是走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誠信、專業、高效的外勤銷售隊伍的道路。在外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誰能生存下來?是那些管理能力的企業,尤其是那些銷售管理能力很強的企業!(黃德華發表在全球品牌網)
黃德華:知名國學管理學家、高級培訓師、高級咨詢師、浙江大學EMBA優秀學員、浙江大學EMBA優秀畢業生、中國銷售隊伍研究專家、中國創業搭檔研究專家、中國繼任管理研究專家、中國領導力風格研究專家、國際勞工組織KAB創業教育培訓講師、浙江大學等數家高校MBA兼職教授。是把棘輪效應、曲棍球桿效應、邊際效應、知覺管理、俄羅斯套娃現象、卡尼曼前景理論引進銷售隊伍管理研究的首創者,是把TOPK技術引進銷售隊伍管理、創業搭檔、接班人管理、領導力等領域的首創者。擁有12年的外資企業市場銷售管理的成功實戰經歷;擁有一流大學的教育背景,先后畢業于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與浙江大學,1997年曾經在哈佛大學接受過DISC技術訓練(即領導力訓練)。目前在《銷售與市場》、《人力資源》、《商界評論》等雜志發表論文80多篇,培訓行業主要有:醫藥、生物、保健品、化工、IT、互聯網、電子器材、紡織、建材、汽車、園林種苗、機械設備、煙草、培訓、銀行、政府等。在搜狐的博客為:黃德華-管理學家https://gandyh.blog.sohu.com 我的E-mail:qiyeliangban@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