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改革家雍正與王安石的成敗
黃德華(杭州)
在清朝12帝中,雍正帝是一位極富傳氣色彩、極具爭議、極具才華、極具膽識的帝王。他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在短短的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他的存在嫁接了“康乾盛世”,傳承了康熙,奠基了乾隆,讓清朝的發展達到了鼎盛。他勇敢地吹響了向官僚利益集團、貴族利益集團和土紳利益集團斗爭的號角。
在康熙帝執政時期,雍親王胤只是一名普通的皇子,既不像二阿哥(太子)那樣有天字第一號的皇家集團的支持,也不像大阿哥有大學士明珠那樣的大官僚集團的支持,他也不具有議政大臣、歷任兵部和戶部尚書馬齊支持的八阿哥那樣的實力,他卻成功地得到了皇位。因為他做事審慎,注重方法與策略,如與眾兄弟和睦相處,時常在康熙帝面前說他們的好話,不斷地表現雷厲風行、法紀嚴明的治政作風,從而做到了差異化。
雍正帝是一位奮發有為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深入人心。同是為農民著想,積極推行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募役等新法,限制大地主、豪商、大官僚的特權,以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生產,改變宋朝“積貧”、“積弱”局面的王安石最終郁然病逝,然而,雍正帝卻成功了。為什么呢?因為雍正是法律的決策者,而王安石是法律的建議者。如為了加強對紳衿的管理,雍正帝重新修訂并完善了相關的法律,對于違犯律法的紳衿毫不留情,糾正了紳衿的不良品行作風,保護了平民的利益,緩和了階級矛盾。雍正帝對貪官的查處,貫徹于他的整個執政歷程中,并非虎頭蛇尾。可以說,這是一項成功的事業,為同時進行的經濟改革奠定了政治基礎。這也是雍正王朝經濟相對發展、社會相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王安石有的,雍正都有,而雍正有的最高權-決定權,而王安石卻沒有。王安石是職業經理人,而雍正是老板。當然王安石的性格缺陷也是改革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雍正是改革成功的老板,而王安石是改革失敗的職業經理人。老板要以雍正為榜樣,而職業經理人要以王安石為借鑒,在中國式的管理中進行改革爭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