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財經新聞
地點:北京市 - 北京
時間:2015/3/26 0:00:00
春節后就業情況發生變化,不讀書就打工,這樣的勞動者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就業渠道也發生根本性變化。
據《新華視點》3月9日報道,廣州首場促進異地務工人員就業招聘會提供崗位數從去年的3000多個下降至1000多個,進場招聘的企業從2013年的80多家下降至50多家。根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對廣州市404家不同規模企業的調查,30.69%的企業表示2015年將擴大用工規模,比2014年下降0.9%。60.64%的企業表示維持2014年用工規模,比2014年同期下降1.63%。8.66%企業要縮小用工規模,占比將近1成,而2014年只有6.13%企業有減員意向??傆媿徫粶p少數量近現有用工規模的兩成。
整個珠三角地區大同小異,用人需求減少的同時,很多企業提高了用人門檻,沒有專業技能的低端勞動者、或者有文憑但無任何實際操作經驗的人被拒之門外。
前程無憂發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調查報告》,顯示春節后招聘的變化,82.3%的受訪雇主計劃一季度比2014年同期招聘更多的雇員,其中,計劃增加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招聘的雇主占47.2%,是歷次調查中雇主招聘大學生意愿最強的一次。由于經營方式的轉型,企業對雇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改變,過去12個月里,很多雇主為了適應當下的互聯網經濟浪潮,不得不裁撤一些部門和雇員,同時招募新的員工。很多創意、設計、策劃和專業服務類的工作崗位涌現,習慣、熟悉和精通網絡的畢業生們可以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沒有專業技能、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不可能得到發展,即使大學畢業生也是如此。按照去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105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在所有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占比達到51.2%,其中,新成長失業青年占24.4%(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48.3%)。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高達750萬,可能有幾十萬應屆畢業生一畢業就跨進失業大部隊。
制造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在下降,尤其沿海地區制造業不可能再大規模吸納低端就業人口,經過培訓的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求職者受到青睞,服務業成為吸納求職大軍的海綿。
去年5月4日《中國民商》發展人大經濟學院楊咪博士和丁守海副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服務業大發展對中國就業壓力的緩解》,認為“生產服務業完全可以向新興產業轉型升級,其效率提升并不會對就業造成沖擊,反而能創造更多的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根據丁守海(2009)年測算,可以分別計算出服務業以及服務業中消費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的短期就業彈性和長期就業彈性,如果將產值波動的滯后影響全部考慮進去,消費服務業的就業彈性大約是工業部門的2 倍左右,生產服務業稍低一些,但也能達到1.5 倍左右。在目前的經濟結構下,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每增長1 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 萬個就業崗位;第二產業能創造出58 萬個,只要服務業維持目前增速,就能解決新增就業。
隨著經濟結構轉向,教育隨之而轉,去年教育部明確表示,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今后將有600多所轉向高等職業教育,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占比高達50%。
今年我國即將推出失業率指數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大指數能更好的反應各產業的就業情況和發展情況。未來就業的朝陽領域在服務業,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服務業,有一技之長受到專業培訓的人才將受到青睞,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在經濟下行的同時,仍然會保持就業穩定,這是經濟轉型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