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邏輯》書的前 言
在過去的2008年,許多中國一線企業家遭遇莫名的困境。他們在2008年紛紛遭遇“滑鐵盧”,從知名度高的牛根生、黃光裕到知名度不太高的三鹿田文華、浙江“印染大王”陶壽龍等,無論是個人和企業都在2008年遭到了挫敗。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都背離了經商的根本邏輯——商道邏輯,忽視了客戶價值,拋棄了“利他”原則,一句話,沒有了“愛”!他們心里只有自己,只有小團體,沒有消費者,沒有客戶。他們其實都是失敗在個人格局太低,經營境界不高上。他們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也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他們一代企業家們的悲劇。
歷史再一次地證明,凡是按商道邏輯經營的企業,都能走出困境,基業長青;凡是違反商道邏輯經營的企業,不管做的多大,遲早會出問題。
今天,在消費者主權時代來臨的時候,企業家們該是重新審視自己經營觀、價值觀的時候了,再用過去習慣了的模式、手段經營企業,忽視消費者的需求及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不對企業按商道邏輯進行轉型、再造,在企業經營中進行人格的升華、心智的提高的話,則今天倒下的企業及企業家們,就一定是不改變的企業及企業家們的明天。
何為商道邏輯?商道邏輯與商業模式的關系。
商,是商業,經商的意思;道,是根本、本原、宗旨的意思。商道連起來就是經商的本原、根本、宗旨的意思;邏輯:《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第534頁)定義“邏輯”是一門以推理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邏輯的對象是推理 。從字面上理解,商道邏輯就是:經商本質的推理。
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就提出,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客戶,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而不是利潤的最大化。“顧客是唯一的效益中心”,但這不意味著利潤和盈利能力不重要。盈利能力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一個限制因素。利潤不是企業行為和企業決策的理由或根本原因,而是對其有效性的一種檢驗。任何企業的第一項考驗不是利潤的最大化,而是獲得足夠的利潤以抵償經濟活動上的各種風險,以此來規避損失。一句話,企業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實現和創造客戶價值,能否盈利和盈利多少,其實是對企業實現和創造客戶價值能力的一種檢測標準。企業獲得持續贏利能力來自于對客戶價值的不懈追求!
商道的本原是客戶價值,而不是利潤。因此,商道邏輯就是客戶價值實現的邏輯。
由于客戶的需求總是比企業給予的更多,更何況需求還在隨時變化,因此,企業滿足客戶的需求總是有限的,實現的客戶價值也是有限的;在供過于求、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當代,企業必須追求客戶價值的最大化才是擺脫同質化競爭的唯一法門。“最大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因此,企業追求客戶價值最大化的過程才是一個永遠不停止的行為。正因為此,企業間的客戶價值創新才顯得異常激烈,多采紛呈。可以斷言,過剩時代的到來,宣布了制造業春天的結束;客戶價值的不斷創新,必將帶來服務業的春天來臨。制造業面臨鳳凰涅磐,服務業春光無限!
商業模式的定義是: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利益相關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最優實現形式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價值,同時使系統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商業模式》李振勇著)
商業模式的定義是商道邏輯的具體化表述,概括講,商業模式是客戶價值實現與創造的邏輯,即商道邏輯。
商道邏輯是解決企業所有問題的綱,綱舉才能目張。
企業經營有“道、法、術、器”四個層面,客戶價值就是“道”,是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如果企業總是沉湎在“法、術、器”里找出路的話,就會像爬山一樣,總在山腳、山腰打轉轉,很難直達山巔;而企業只有以客戶價值——“道”的高度,從上往下看時,就會豁然發現,通往山巔的捷徑隨處可見。企業的出路在于認知的高度,高度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只有學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商道邏輯),所學知識才會有價值!過剩時代,需求創新是客戶價值實現的唯一出路。讓我們馬上放棄對“法、術、器”的孜孜追求吧,重新恢復起對客戶對顧客對消費者的敬畏之心,把我們企業的成長之根深深地置于客戶價值之上,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根深葉茂,基業長青!
最后,對中國的企業家們,借用一句印第安諺語來寄語:
“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停一下,讓靈魂跟上來”
李振勇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