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自2009年神秘問世至今不到8年,漲幅最高達520萬倍!這是金融史上絕無僅有的傳奇,而且目前似乎還看不到其價格上漲的終點。每一次下跌都是買入的機會,之后的上漲都會給參與者帶來超預期的回報。
比特幣并不是中國的發明創造,卻在中國生根并茁壯成長,交易量一度超過其全球交易量的90%,利用廢棄礦井安置計算機進行計算的“礦機”數量,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儼然已成為一條“挖礦”—存儲—交易的比特幣產業鏈。
比特幣究竟是什么?上網搜一搜,幾乎所有的解釋和爭議都以“幣”為核心,支持者認為比特幣是超主權貨幣,反對者認為比特幣就是一個龐式騙局。國內認真研究并參與比特幣交易的經濟學者寥寥無幾,我和孫老弟參與了比特幣的交易,在此分享幾點看法,謙卑敬畏,見仁見智。
比特幣的本源屬性并不是貨幣,設計者刻下了3個拉丁文和一句格言:自由-公正-真理,以密碼的名義,我們信任!3個拉丁文中的“自由”是斯坦福大學的校徽,“真理”是哈佛大學的校徽,特別關鍵的是那一句格言。設計者模仿美元背面的英文“In God We Trust”,但是改成了“In Cryptography We Trust”。God 是上帝,Cryptography 是密碼學,一字之別,意義深遠,比特幣的設計者顯然是在挑戰世俗的權威,讓“密碼”比肩了“上帝”!因此我認為,“比特幣”的中文翻譯是錯的,正確翻譯應該是“比特碼”。“比特碼”的核心價值并不是貨幣,而是自由-公正-真理。根據這一理解,我們對比特幣的解讀就應該脫離貨幣之爭,升級為價值觀的探索。
2009年自稱為“中本聰”的一群人設計了“比特碼”,并通過初始的記賬獲得了100萬單位持有至今,從未交易。“比特碼”從此就在那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信奉者,也創造了越來越多的交易者。信奉者長期持有,交易者低買高賣,但由于每一次賣出都會留下遺憾,越來越多的交易者變成了信奉者,賣出的數量因此越來越少,這就是“比特碼”價格暴漲之謎!由于“比特碼”的設計者公開了總量2100萬的算法,從此既無陰謀也無秘密,“比特碼”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讓信奉者的信念更為堅定,可想而知,人們對“自由-公正-真理”的需求是無限的!
我不喜歡任何人用陰謀論解讀金融交易,“比特碼”更讓我看到了金融交易背后的圣潔。 “比特碼”可以被交易,但交易卻不是“比特碼”的本性。當年馬克思曾引用一句名言:“黃金天然是貨幣,貨幣本來非黃金”。這句話放在“比特碼”身上恰如其分,因為“比特碼”代表的價值觀是人類的無限需求,而“比特碼”作為交易性資產卻是有限供給,二者合一共同驅動了“比特幣”的瘋狂上漲。
“比特碼”不是貨幣,還將挑戰貨幣!而市場上交易的“比特幣”卻是一種交易性資產,一個是“比特碼”,一個是“比特幣”,思辨哲學中的“白馬非馬”就是這樣的命題。
“比特碼”可以被人們用于走私或洗錢,但所有這些污點或指責在歷史上也都曾經發生在黃金身上,就像刀槍可以殺人但罪責卻不在刀槍本身一樣。在全球化的時代,社會動蕩,國家盛衰,市場需要超越民族沖突的價值觀,人們需要有效的避險資產。在我看來,“比特碼”還將在暴漲暴跌中不斷證明其內在價值的自由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