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注水無底線,職場誠信令人憂!
文/交廣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據報道,到人才市場求職是目前就業的一個主渠道,簡歷則是證明求職者學歷和職業經歷的重要依據,而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注水簡歷”不在少數,有嚴重虛假成分的占有相當比例,職場誠信著實令人擔憂。人才市場有一個誠信調查所,從2002年起開展誠信調查,整合公安、教育、行業協會的公開信息,為求職者提供個人身份、教育經歷、工作履歷、有無違法記錄等方面的誠信認定,出具《個人誠信簡歷》和誠信調查報告。
據最新調查顯示:在職場中,33%的求職者簡歷存在“水分”,45%的求職者工作經歷不真實,不確切,甚至有的學歷文憑都是假的。這些不誠信行為造成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信任危機,增加了求職者誠信就業的難度,也加大了用人單位甄別人才的困難。
據著名職場研究專家譚小芳老師了解,學歷、工作經歷、取得成果、人品是用人單位最為關注的求職者的品質。隨著假人才流入市場,很多用人單位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錄用人員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與簡歷存在很大差距,因而,這些年不少用人單位在錄用新人時,都將個人簡歷誠信調查納入招聘人員時考查的一個重要環節。
而且,現在一些求職者、特別是優秀的求職者,他們往往會主動到人才市場做個人簡歷認定,請人才市場的誠信調查部門經過調查后,出具一份個人誠信簡歷。用人單位對這種經過權威機構認定的簡歷還是很認可的。將通過市嘗高校、用人單位以及全社會的協作,建立完善個人誠信制度,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職撤境。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誠,信也。”又說:“信,誠也。”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樣。在中國古代,最早將“誠”與“信”連用的是春秋時代齊國名相管仲。他提出:“中情信誠則名譽美矣”(《管子.形勢解》);“賢者誠信以仁之”(《管子.勢》);明確提出:“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樞言》)。認為誠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團結一致的精神基礎。
偉大的商業游戲需要偉大的誠信,偉大的誠信造就偉大的商業和商人。做人和經商的最高理念、最高規則、最高能力和最高境界是堅持誠信,是至誠至信。做大做強企業的成功法則和制勝之道,也是如此。企業誠信、企業信用、企業形象是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企業都把提升企業誠信、企業信用、企業形象視為擴大企業財富、增值無形資產的投資行為。實踐證明:企業信用、企業形象工程是促進企業經濟增長和精神文明的有效手段。
誠信倫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的道德基礎。在企業價值觀的塑造中,“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中國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我國古有“無信不立”之說,《論語》中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企業道德經營的必備要義。儒家常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先決條件就是誠信。
可以說,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直接決定了這個人對于社會的價值。而在與人品相關的各種因素之中,誠信又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微軟公司在用人時非常強調誠信,我們只雇傭那些最值得信賴的人。去年,當微軟列出對員工期望的“核心價值觀”時,誠信(honestyandintegrity)被列為一位。甚至可以說,誠信是大多數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一些企業根本不會去雇用沒有誠信的人。如果一個員工發生了嚴重誠信的問題,他會被立刻解雇。
2000多年前,孟子就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企業家的經營智慧在于,是市場逼著你降價,而后被老百姓唾棄,還是主動讓利老百姓,贏得市場的民心?地產老總們,你們必須做出決策。毛澤東用一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深情的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當絕大多數的房地產企業背離人民愿望的時候,有沒有企業家敢于站出來,創建老百姓買得起的房子呢?
人們為何拋棄誠信,為人處理誠信始,商誠則興,商奸則衰,治國理政以誠信為本,人類發展史的重要課題,誠信歸來,路在何方,誰來拯求誠信危機?文章的前面,譚小芳老師先與您分享一個《論語》里面的經典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個條件了。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貢說:老師,三條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須去掉一條,你去掉什么?孔子說:去兵。子貢說:老師,如果還要去掉一個,你去掉哪一條?孔子說:去食。因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是孔子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經典論述,社會、家庭無不如此,而應用到企業之上,更有異曲同工之妙。譚老師認為,企業誠信經營主要有兩方面要注意的——
譚小芳老師記得臺灣地區的領導人馬英九講過一句話,“人笨拙點可以慢慢教育、但是人品有問題就是誠信的問題”由此而見,政治家將人品視為自己的政治生命,同樣也要求我們企業界的朋友在管理進程中,要慢慢去樹立自己的職業道德、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樹立自己的行業價值觀。
我們先看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夢想發財的窮人,有一天上帝送一錢袋子給他,并告訴他這個錢帶里只裝有一枚硬幣,只要你把這枚硬幣掏出來,里面就立即會有一枚新硬幣,不過袋子里永遠會有也只有一枚硬幣,什么時間你認為錢夠了,你就把錢袋子扔掉。
那位窮人從上帝的手中接過錢袋子,伸手一摸真的有一枚硬幣,掏出后錢袋子里真的還有一枚。于是喜出望外,就開始從袋子里掏錢,不停地掏啊掏啊,越掏越多。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錢,心想再掏一枚就打住,把錢袋子扔掉,可掏出后,還想再掏一枚。如此重復,甚至累得不行了,還不舍得扔。結果掏出的錢把屋子快堆滿了,這位窮人連餓帶累地昏死過去。
人類的這種貪欲,通俗的說法,就是貪便宜、愛揩油。現實中,很多人就像那位窮人得到了錢袋子一樣,撈到了錢后,還想撈,也許私下認為撈得差不多就收手,然而,貪心不足,舍不得扔掉錢魔袋子,最后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人一旦貪欲過分,就會亂了方寸,計算謀略一亂,大禍也就臨了頭!譚小芳老師送您一句話:無欲則剛。所以,譚小芳老師在企業誠信課題的培訓中多次強調:要想比別人優秀,要想脫穎而出,就需要在個人品牌、企業品牌方面進行全面的完善與規范,比如,譚老師在培訓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了一下幾個重點都和“口碑與誠信”分不開:
1、加強自我的職業道德教育,理解與懂得“個人品牌”是職業人士的個人品牌,把個人品牌砸壞是把生命和精力過多浪費。2、經常反省自已,剖析自已,不要盲目進行工作。3、市場開拓是以業績為基礎的工作,但要首先本著“三心”原則:對自已有信心、對經銷商有責任心、對市場有恒心。最后,譚小芳老師送各位一句話——人無誠信不立,家無誠信不和,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寧。企業經營,誠信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