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豫商精神”隨商賈腳步走得更遠
文/交廣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一些成功的豫商精英已經把反哺家鄉的目標投向了家鄉,他們有的直接投資家鄉工業,有的是輸入資本讓原有企業“脫胎換骨”;有的則抱團投資工業園,還有的利用自己的特長在外推銷自己的家鄉,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些企業家都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愿意用“寸草心”的熱誠,回報這片故土。在實踐中,他們也創造出了各種不同的反哺家鄉的發展模式。他們創造了被媒體譽為“豫商反哺家鄉的八大路徑”。
中原是生成中華文化的最重要發源地,道教鼻祖老子是河南周口人,莊子是河南商丘人。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儒家的開創者孔子曾在這片土地上多次問禮于老子。當你發現,儒、道文化以及以少林寺為代表的禪宗文化彼此相安無事地存在于河南,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河南時,這種文化交織的痕跡似乎足以說明這片土地曾經擁有的胸懷。如今,豫商漸成氣候,國內外的河南商會已經有六七十家,頗有些晉商當年縱橫四海的味道了。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官網www.tanxiaofang.com)表示,在古代,華商的祖師爺級別的人都集中在歷史地理單元上的河南。但那個時候,他們并沒有享受今天商人的榮耀,士農工商的封建秩序排列下,商人永遠是社會的底層。這些華商都豐富了封建時代中國商業思想的文庫,比如愛國商人弦高,商圣范蠡被后人尊為陶朱公就是河南南陽人后來,全國分為九州,河南位列豫州,始知有豫。
譚小芳老師(預定豫商講座,請聯系13938256450)表示,與明清時期的中國十大商幫中商人相比,新中國成立前的河南商人很保守,沒有形成影響全國的商幫。河南成為晉商、陜商主要活動的地方,在河南,還要很多山陜會館,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南陽社旗。不過以古懷慶府的懷商和原屬于河南的武安商人在全國最為出名。懷商主要以經營懷慶府產地的四大懷藥為業,并形成嚴密的幫會組織,懷商興盛時期,被成為“十三幫,一大片,不如懷商一個店”,現存禹州的懷慶會館,保存最為良好。
盡管商人這一群體發源于河南,但之后“重農抑商”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與地處中原“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價值觀念不同,山西人慢慢養成了清朝雍正時期山西學政劉于義所說的“重利之念甚于重名”的積習。受傳統影響,本土的商業力量在這片土地上受到抑制。南北東西的物產和精神在這里交錯,這打破了外界曾經賦予這片土地貧窮與閉塞的印象。戰爭、災害等又讓這片土地多災多難,不斷摧毀著人們的創富意識。從另一個層面說,外來商業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淋漓盡致地呈現,也說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商業意識遠不夠勁朗。
由于豫商的研究課題,我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食品、醫藥、建筑及其相關行業,豫商成績顯著。省外豫商在兩個行業里取得了最矚目的成就:一個是醫藥,一個是建筑及其相關行業。每一塊都可以舉出一連串豫商,并且都與河南本土具有一定淵源。民以食為天,當流行語從宋元時的“蘇湖熟天下足”到眼下的“中原熟,天下足”,承擔起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角色的河南,在糧食深加工、食品產業化方面,已然具有了深厚的基礎,并在踐行農業產業化的思路之下,孕育出了雙匯、三全、白象、眾品、大用、華英、好想你等一批食品企業,這也與河南基于生存進而謀求發展一脈相承。
在歷史上,以古懷慶府而成名的懷商和原屬河南的武安商人,都以經營藥材而起家,而南陽是中國醫圣張仲景的故鄉。作為這種歷史的投射,省內外豫商在醫藥產業上可謂爭奇斗艷。從省內來說,河南誕生了以宛西制藥、羚銳制藥、輔仁藥業、華蘭生物、天方藥業、太龍藥業、張仲景大藥房等為代表的一批醫藥企業。從省外來說,新鄉籍的深圳健康元藥業董事長朱保國和南陽籍的貴州神奇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芝庭即是其間的典型代表。蘭州普生藥品、蘭州新光藥業、天津北藥大通醫藥、新疆三膠藥業、珠海金杏堂藥業、四川蜀中藥業等的老板也都是豫人。
《周禮·職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故云豫也。”“中”是河南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有人認為,在金木水火土中,土為中,土生萬物。豫商對土的追捧,成就了一批從事房地產的豫商,生在周口的廣州恒大老板許家印就是他們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實,僅以明清觀之,在沒有更多投資渠道可供選擇的情況下,靠販鹽、外貿或者做其他生意起家的晉商、徽商等,都鐘情于土。
而與建筑有關的行業,一是房地產,譬如蘭州海鴻房地產、新疆豫疆房地產、山西以及北京華嘉盛房地產、云南世林房地產、延吉市吉泰房地產、延邊經緯房地產、成都三原置業等,山西華通路橋集團、新疆礦石冶金集團旗下也都有房產項目。一是建筑、防火、閥門等行業,譬如,重慶市上隧防水、陜西長遠建安防腐集團、延邊韓興建筑安裝、濰坊宇明閥門、北京信泉達建筑物拆除、安陽市華都建設、濰坊市金輝防水、山東方園爆破有限公司、新疆民用建筑設計院、廣州市泰祥建筑防水等。而在山西建筑行業,河南建筑企業多達1000多家,每年創產值超過100億元。
譚小芳老師表示,今天河南所倡導的豫商更是鑒于一種現實的意義,意在鼓勵更多的河南人走出去,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豫商是河南商人的簡稱。豫商還是指新中國成立之后改革開放之后成長企業的幾代河南籍企業家群體,其中,以河南本土的企業家和走出去的河南籍企業家為代表。
走出去的河南人很多都是只身出去闖蕩,若干年后已擁有上億資產,甚至成為行業楚翹。如周口籍豫商許家印在廣東創立的恒大集團已躋身全國地產界10強,8年時間,個人資產達到120億元。信陽籍豫商祁軍的金成集團在浙江房地產位列30強。身兼北京河南商會會長信陽籍豫商姜明,在北京地產界名聲顯著。
而東方金典集團董事長,信陽籍豫商張澤保先生更是被評為“中國值得尊敬的房地產20大杰出人物”。駐馬店籍豫商龐玉良收購德國機場,成為2007年度全球關注的焦點;周口籍豫商金絲猴集團的董事長趙啟三,焦作籍豫商深圳健康元藥業董事長朱保國、南陽籍豫商貴州神奇集團董事局主席張芝庭等業界著名人士,都是走出去的豫商的成功代表。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金伯利鉆石集團,其掌門人董留聲及大部分高層皆系開封市尉氏縣人。目前該集團在全國擁有近6000家店面,資產數十億元。
在上海,河南人有80多萬人,創辦企業達6000多家,資產在10億元以上的不下10家,涉及金融、地產、藥業、運輸、白銀等領域。其中,河南人經營的運輸業已占到上海整個運輸業的1/4;上海灘60%~70%的海鮮生意,由許昌人掌控著。“金絲猴”糖果王國的締造者趙啟三從周口走進上海后,已將企業發展成為擁有16個成員企業、輻射7省1市的全國三大糖果食品生產基地之一。許昌籍豫商上海坤泰的掌門人張堾,在白銀行業無人不曉,1997年,他的企業注冊資金僅有50萬元,短短幾年光景,企業年產值達到50億元,白銀產品銷量占全國銷量的1/4,雄踞國內白銀市場霸主地位……
在山西,豫籍工商界人士約有10萬之眾,分布在山西各地。據不完全統計,河南人在山西從事建筑工程施工、開發企業就有1000多家,具有“建筑之鄉”之稱的河南林州就有近600家建筑企業在三晉大地安營扎寨。這些建筑企業平均每家每年完成的建筑面積在30萬平方米以上,創造了超過100億元的產值,在當地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廣東,河南人有180萬人,他們自主創辦的企業有9200多家,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和廣東沿海地區,其中超億元的有10多家,生產經營涉及房地產、客運、物流、電子、食品、建材、醫藥、貿易和服務業等領域。在新疆,河南人的群體更為龐大,有人形容“新疆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河南人”。平輿防水的12萬防水大軍遍布全國,數千支防潮隊伍馳騁天下,達到組織規模、施工規模、經濟實力、技術力量四個全國同行業第一名,承攬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防水工程,年產值30億元。新疆的豫商與廣東、上海的豫商相比,起點相對較低,但憑著河南人吃苦耐勞、勤奮肯干的精神,現在也已形成氣候。
譚小芳老師了解到,在匈牙利、羅馬尼亞、芝加哥、加拿大溫哥華、美國南加州圣荷賽、紐約、洛杉磯、日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部非洲、新西蘭南威爾士、悉尼,河南商會或河南同鄉會的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加拿大河南同鄉會會長曹俊生又代表同鄉會向河南捐資2000多萬元籌建百所小學,抒寫了一個海外豫商的大道與大愛。
目前一些成功的豫商精英已經把反哺家鄉的目標投向了家鄉,他們有的直接投資家鄉工業,有的是輸入資本讓原有企業“脫胎換骨”;有的則抱團投資工業園,還有的利用自己的特長在外推銷自己的家鄉……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些企業家都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愿意用“寸草心”的熱誠,回報這片故土。在實踐中,他們也創造出了各種不同的反哺家鄉的發展模式,他們創造了被媒體譽為“豫商反哺家鄉的八大路徑”。
總之,伴隨國內外六七十家河南商會的成立,豫商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身份認同感,歷史上晉商以崇奉關公為精神寄托,以各種會館作為凝結晉商意志的載體,當代豫商以商會和豫商大會為平臺和紐帶,但如何凝聚各地豫商的力量并形成共識,仍是一個值得探討和實踐的話題,這也是當代各區域商會所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