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帶來的企業接班人思考文/交廣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由巴菲特創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市值達2450億美元,而據美國《福布斯》雜志估計,巴菲特身家達500億美元。已經81歲高齡卻依然身體硬朗的巴菲特任主席和總裁。正因為如此,業界對于巴菲特接班人這個話題也就格外關注了。不過,有意思的是,股神巴菲特在上周日做客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60分鐘”訪談節目中透露,希望兒子霍華德·巴菲特能夠在他死后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非執行董事會主席一職。巴菲特在訪談中表示,兒子霍華德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接班人,因為他了解公司的價值所在。
這個決定一出,業界一片嘩然。特別是咱們這個對“子承父業”有著深厚淵源的的國度里,大家都不免第一時間地聯想到了原來股神在接班人這個關鍵問題上也不落俗套。公眾也不禁好奇起來,這霍華德·巴菲特又是什么底細來著。他緣何得以得到股神父親的青睞?
說到霍華德·巴菲特的身份,就讓這個接班人更多了神秘的色彩。此霍華德·巴菲特是“一個沒有大學學歷的農場主”。據了解,霍華德目前的主業是在美國伊利諾州種植玉米與大豆,目前擔任波克夏、可口可樂與農具公司林賽(Lindsay)的董事,他也擔任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大使。對于接替父親掌管這個市值2000億美元的投資帝國,霍華德對媒體表示,即使繼任,他也不需要直接決策這家數十億美元投資公司的業務,只要能保留他白天大豆和玉米農場主的工作,他對此并不反對。
不管怎么說,81歲的股神巴菲特對身后公司治理結構也算是有了個安排。真正的接班人是職業經理,負責掌管伯克希爾的運營和投資,然后請來了兒子作為“守護者”,不參與日常運營和投資決策,按老巴對管理者的要求對管理層有一定制約。這種并非純粹的“子承父業”式繼承,或者值得國人去研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版本,絕非巴菲特最后的版本。正如霍華德·巴菲特說“他不會離開公司,直到被埋到土里”。估計真正的接班人,最正版的接班人模式大概也需要等到股神“被埋到土里”之后才算塵埃落定。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企業接班人計劃(successionplanning),又稱管理繼承人計劃,是指公司確定和持續追蹤關鍵崗位的高潛能人才,并對這些高潛能人才進行開發的過程。據了解,國內企業來說,青島啤酒、上海均瑤、創維集團、物美集團、國美電器……已經有太多中國企業經歷過CEO突然空缺的陣痛。
高潛能人才是指那些公司相信他們具有勝任高層管理位置潛力的人。企業接班人計劃就是通過內部提升的方式來系統有效地獲取組織人力資源,它對公司的持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譚小芳老師(預定企業接班人計劃培訓,請聯系13938256450)認為,CEO的繼任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可能顯得尤為重要,國際上比較成熟的企業在確定CEO接班人時,都有其非常規范的操作流程:
1、由董事會負責對企業下一任CEO進行任命。由于產權明晰化,因而能夠真正從企業長遠利益去考慮企業接班人問題,因此董事會將對下一任CEO的任命擁有決定權。其一般做法是在董事會里成立一個小組,成員不宜超過5人,其職責是評價企業高層管理班子及其領導開發工作。將現任CEO吸收入這一小組是十分必要的,但要保證他始終處于董事會監督之下。
2、董事會要制定CEO職位選擇的詳細標準。董事會要做出企業今后5~10年內需要人才的選擇,就要制定3~5個特定的標準,這些標準將勾勒出下一任CEO的特征。例如,在一個重組特征明顯的行業里(如電信),是否具有超凡的談判技藝的CEO相當關鍵。
3、董事會對候選人進行選擇并做出決定。董事會要開列一個候選人名單,不僅包括內部候選人,還要有外部候選者,然后做出正確的決定。董事會可以通過對比、親自與候選人見面等方式,獲得最佳人選。
4、董事會對候選人進行面談。選擇適當的CEO時,董事會至少要與候選人進行4個小時左右的交流,以做出較佳的決定。有時董事會不得不利用整個周末來考察候選人,一個一個地面談,然后集體做出抉擇。
5、實行公開、公平競爭,確保選到最佳人選。比較成熟的企業的繼任CEO是在上任前數月前才做出選擇的,而且不將任何人排除在圈外,對所有的候選者實行公正、公開的競爭,就極可能找到最佳的候選人。
6、對候選人進行全方位的評估,讓其提供具有深度的、獨立的評估。運用數據對候選人進行全方位評估,并在交流與探討之中幫助董事會和現任CEO真正了解候選人,從而吸納聰慧的人才加入。
7、不斷充實企業的人才庫。董事會要不斷充實企業的人才庫,選擇一位合適的CEO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CEO的交接應在幾年前便開始籌劃,以保持企業人才庫的持續性。大多數成功的企業總是不斷地補充自己的基因庫,一是通過提升本企業管理人員,二是從企業外部聘任管理者。此外,董事會和現任CEO要保持連貫性的工作,確定企業的領導層。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了解到,GE公司和IBM公司一直是接班人計劃的樣板。請看下面的案例——IBM接班人計劃被通俗地稱為“長板凳計劃”。要求現有管理者必須確定自己的崗位在未來1—2內由誰來接任,在3—5年又由誰來接任。IBM能夠保證每個重要的管理崗位都有2個以上的替補人員?!伴L板凳計劃”是一個完善的系統,包括一個標準、兩個序列、三種方式和評委審定。一個標準即領導力模型,包括4個方面11項優秀素質。兩個序列即行動和專業兩個序列。三種方式即案例培訓、實踐磨練和發掘“明日之星”。評委審定是接班人計劃的最后一關,評審委員會由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高層經理共同組成。“明日之星”只有在答辯完成,成績通過后才有資格做正式的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經理人。
每年,“長板凳計劃”要在IBM全球5000多名管理人員中挑選近300人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這300人的培養通常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訓練各種的職業技能,培養專業能力;第二階段采用橫向輪調的方式,讓培養對象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獲得不同的經驗;第三階段是實施強業績導向的考核,使個人能力得到充分釋放;第四個階段就是要求領導者將個人的成功擴大到團隊?!伴L板凳計劃”的精髓是開放性思維。培養接班人不能把寶押在某一個人身上,而須面向整個團隊,但凡具備條件的人都要讓他有機會站到接班人的位置上來。
GE是1896年道瓊斯成分股中惟一一家生存下來的公司。它的經久不衰與其爐火純青的領導人培養藝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寫道:“100多年來,GE公司最擅長的本領似乎就在于,它總能在合適的時候選擇合適的人?!睋y計,歷史上GE已經為世界500強培養了出了170多位CEO,成為一個培養領導人的搖籃。
GE在100多年的歷史里共經歷了七任主要領導,其中最著名的杰克·韋爾奇后來在描述他選擇繼任者的工作時,認為這不僅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是他面臨過的最困難也是最痛苦的選擇。“整個過程幾乎使我發瘋,給我帶來了無數個難以成眠的夜晚”。從1994年春天挑選繼任者的工作開始,他總共列出了23名候選人;4年后,原來的23位縮減為8位;而在經過進一步的挑選后,確定了最后的3位;這3位候選人通過競爭,最終杰夫·伊梅爾特勝出,成為GE新的領導人。
“如果我下周乘坐飛機失事,第二天一早就會有人接替我的位置?!睂殱嵐镜那叭蜟EO雷富禮曾如此對媒體表達。盡管病痛、災難、刑罰這些情況發生的頻率遠比人們想象中高,但并非所有CEO都能像雷富禮一樣如此坦然地談論此類話題。正是因為如此,2009年寶潔公司的前任CEO雷富禮與繼任CEO麥睿博之間順利周密的交接計劃,被認為是一個接班人計劃的成功典范。
但是,也有一些CEO對接班人計劃持天然的排斥心理,不愿意交權或者想象非正常事件的發生。比如,甲骨文創始人及CEO拉里·埃里森于2005年表示,如果他“明天突然死亡”,那么公司總裁薩弗拉·卡茲將成為CEO。不過,盡管去年甲骨文聘請了具有CEO經驗的馬克·赫德為公司聯席總裁,而埃里森也沒有即將退休的跡象。而在過去幾年中,多名傳聞中的繼任人選從甲骨文離職。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著名公司的CEO在接班人計劃上出現了麻煩。先是蘋果公司的喬布斯被要求公布繼任者計劃。今年2月份,在中央工人養老基金資助下,部分蘋果股東發表了一份提議,要求蘋果董事會披露書面版本的“接班人計劃策略”,“提供確認CEO候選人的報告以及評估每個候選人的標準”。根據該策略,蘋果董事會需要制定出一份緊急接班人計劃,每年審查其接班人計劃并且“確認及培養內部候選人”。但是蘋果方面拒絕了這些提議,認為公開透露這些潛在繼任者的消息,將給競爭對手高價“挖角”提供便利,這并不符合股東的最大利益。
近年來還有其他一些報告也顯示,許多大企業并沒有考慮好當CEO退休、辭職或因意外而突然離職時的對策。麥肯錫的一項全球調查表明,雖然84%的董事認為,CEO繼任計劃越來越重要,但事實上僅有半數的董事會確實擁有繼任計劃。而來自中國企業的數據則更讓人不能樂觀。調查顯示,中國90%以上的企業沒有明確的接班人計劃,缺乏科學的接班人培養機制。
譚小芳老師了解到,調查顯示,中國目前民營企業500強的當家人平均年齡為46歲。按照中國人60歲退休的慣例,未來10到15年,中國的家族企業將迎來一個交接班的高峰。另外一個數據在更多普遍的意義上顯示了這一問題——未來5至10年,我國將有300萬家民營企業面臨接班換代的問題。
同時,在一項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負責人的調查中,結果出現了兩個“0”。第一個“0”,在“您是否已對自己在公司中的股權繼承問題預作安排”,所有參調負責人的回答都是“沒有”;第二個“0”,在“您認為公司股權繼承問題是否重要”,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重要”,選擇不重要的人數為0。
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內的案例——聯想集團在培養接班人方面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柳傳志的理念。柳傳志一直把培養接班人作為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使命。他采取“分槽喂馬”的“雙保險”方式,先是培養了楊元慶和郭為兩個接班人,在將聯想一拆為二,分別交給楊元慶和郭為之后,柳傳志又陸續物色到了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融科智地總裁陳國棟、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等年輕人來各自負責一塊相對獨立的業務,五大少帥各顯其能,已然形成了聯想系強大的接班人體系。在五大少帥中,趙令歡是典型的海歸派,同時也是惟一一個不是從聯想內部提拔培養出來的后備力量。
方太集團的創始人茅理翔和兒子茅忠群的權力交接是業內比較成功的一個案例。茅理翔的接班理論是“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早在交班前的七八年,他就開始對兒子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其盡早獨當一面。此外,紅豆在繼承問題上也做得比較成功。紅豆的創始人周耀庭很早就在為企業物色接班人,他采用競爭上崗的模式去激勵自己的兒子。周耀庭曾多次毫不避諱地講:“如果有人比我的兒子更強,我就會讓他管理企業?!边@句話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周海江的斗志,他辭去大學教師的工作,從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逐漸成長為紅豆集團的當家人,并最終成為首位登上《福布斯》(亞洲版和歐洲版)封面的內地企業家。
俏江南少東家汪小菲在微博上宣布正式接班張蘭,出任俏江南集團CEO;兩天之后,6月16日,劉永好千金劉暢出任新希望集團首任團委書記,在隱身十余年后,劉暢邁出了接班的最重要一步。一直以來,對于在外界看來順理成章的企業傳承問題,各位商界大腕都將其視為極度敏感的話題。多數人都以對外“明修棧道”,于內“暗渡陳倉”的方式循序漸進。
一些國有企業的企業家在培養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辦法。東藥集團前董事長陳剛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培養接班人的方式是讓那些后備力量當他的秘書,這樣能夠以“貼身”的方式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真傳”。這位曾經因為在國企脫困方面做出成績而不止一次受到過總理接見的企業家認為:“事業的一半是接班人?!?
在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的企業后備CEO管理的講座上,有不少學員問道這樣的問題——企業接班人計劃到底如何具體操作呢?我認為,解決企業頂級人才問題,首先是企業領導人要高度重視;其次是要建立卓越企業領導人后備隊。有遠見的企業,應該通過高素質測評等方法選拔出一批高潛力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后備隊,并為每一個成員設計發展規劃。比如,我們舉例子來說,有的人做中層很好,但他缺乏戰略思維,如果硬提拔到高層,他可能很累。因此,借助科學的方法和工具發現有潛力者,可以避免浪費寶貴的資源。
譚老師建議企業采用的培養后備軍的方法,包括基本的培訓、請教練輔導、輪崗實踐、行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特殊崗位任職(如海外任職等)等形式。在實施過程中,定期對后備隊成員進行跟蹤評估,隨時調整發展規劃和培養方式,以最有效的培養這些未來中國企業的領導人!
譚小芳老師為后備CEO開發、開設了經營意識培養的系列課程,包括《企業治理與戰略》、《企業利潤的來源:認識營銷與客戶》、《企業CEO領導力培訓》等經典課程,保證來自不同事業系統的后備CEO形成對戰略、經營、利潤、成本、營銷、客戶、風險等企業經營要素的認知,能站在經營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