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谷歌借助白宮來化解危機
谷歌19日宣布推遲2款與中國聯通公司合作生產的手機發布引發外界猜想,巨大的慣性與全球的熱情又一次引領我們繼續對谷歌事件的關注……
首先,美國《政客》網站15日報道,谷歌是奧巴馬競選陣營的第四大資助者,其CEO埃里克施密特是奧巴馬的特別競選顧問,奧巴馬獲勝后,施密特被委任為總統信息科技委員會,而在奧巴馬的新班子中,還有谷歌的三名前高管安德魯邁克勞林(Andrew McLaughlin)等三人 ,在這種情況下,谷歌如何能安心經商、做好搜索引擎的本份?
其次,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上一篇Howcast網站CEO撰寫的一篇親歷文章,作者寫道1月7日晚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召開的一個邀請信息與網絡科技精英參加的小型晚宴,討論如何利用高科技為外交和國家服務,希拉里對利用高科技推動美國在世界影響力的作用非常感興趣。出席晚宴的名流包括谷歌CEO施密特、微軟首席戰略官克萊格曼迪等,看來谷歌參與美國的國家影響力、外交作用的推進并非是一句空話!
第三,全球網民都知道,谷歌地圖上清晰地展示著各國軍事及其他軍事設施,卻惟獨將美國同樣的設施打上馬賽克。既然谷歌標榜的互聯網精神是自由的,那么又為何僅對美國的相關信息實行不自由的控制呢?
讓我們回顧一下,谷歌在同意審查其搜索結果的情況下于2006年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Google.cn。但是其在中國的運營一直不順利,先后經歷了牌照門,偷稅門,搜狗門,涉黃門等一系列風波。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也于去年宣布離職。而在本土化方面,谷歌也因在中國市場份額一直不高而陷于尷尬之中。
谷歌的經營不善要想得以解決應該從經營之道上著手,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造更好的平臺,不可否認,谷歌在互聯網創新方面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憑借其自身的創造力,成為最短時間內崛起的跨國公司之一,在世界其他國家的搜索引擎市場占有率高達90%,谷歌已經具備了世界最一流搜索引擎的技術實力和資本實力,筆者本人比較愛用谷歌。但是谷歌要想在中國走得更遠,在世界走得更穩,就應切斷與美國政府的過于密切的聯系.借助白宮來化解危機,只能將事情變得更復雜。做一個純粹的商人,做一個單純的服務者,而不是把事情搞得更復雜,而不應該成為“互聯網的高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