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人員不應僅僅銷售商品,還必須是一個為客戶謀利、幫客戶選擇商品、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的人。
美國壽險奇才巴哈推銷成功的秘訣是“圖利顧客”,使顧客在他身上得到的利益大于他從顧客身上得到的利益。
他說:“你應該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為他設計最適合的保險,只要你使他覺得你的服務不同凡響,你就處在有利的地位了。”
巴哈說到做到。有一次,有一個顧客對他說:“我要為我自己買5000美元的壽險,我還要為我的太太與三個小孩各買1000美元的壽險。”
巴哈知道顧客的想法偏差,他為了顧客的利益,立刻動口糾正。他告訴顧客說:“壽險的目的是要當父親的去保護孩子,而不是要子女去保護父親。”
最后,顧客接受巴哈的建議,只為自己買了5000美元的壽險。雖然這筆生意減少了,但這位顧客成為了巴哈忠實的老顧客。
銷售人員必須要處處考慮客戶的利益,幫客戶抉擇,只有贏得客戶的信任,銷售工作才會成功。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有一位業績非常出色的銷售人員,在他初入公司不久,其所負責的業務量就在公司名列前茅。
在一次公司的內部培訓會上,領導讓他跟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經驗。
他說:“其實我也沒有什么成功的秘訣,就是注意人性化管理客戶信息。”他拿出一個本子,讓大家看了一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下了許多老總的名字、地址和其經常所乘坐的航班,甚至還有客戶的生日是哪一天,愛好是什么,家鄉是哪里,家庭情況如何,其公司的規模、經營的商品、員工的情況等,都詳細記錄著。領導笑著說:“你都快成檔案局長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我可就是靠著這個本子吃飯的啊!”
事實上,這位優秀的銷售人員就是憑借這些資料成功地和客戶有效聯系、溝通的。他有個習慣,就是找到新客戶之后,立即著手搜集客戶的資料,然后才上門洽談。正是由于他很清楚客戶的需求,因此達成協議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是他能夠屢次在銷售中成功的秘訣。
李嘉誠先生就是從做銷售起步的。
有一次他到一個商店銷售鐵桶,但該店老板一直沒有答應。李嘉誠嘗試了各種辦法都沒有任何的效果。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這位老板老年得子,對孩子十分寵愛。這孩子十分喜歡看賽馬,但是老板一直都沒有時間陪他一起去看。李嘉誠知道這個消息之后,立即去找對方商量,他自己出錢帶孩子去看賽馬。此舉無疑讓老板十分感動,不久即在李嘉誠那里采購了大量的鐵桶。
資料來源:袁良.彈無虛發的高效銷售.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有 刪改)
從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成功的銷售人員都是善于從“我要怎樣賣出去”的角度思考,先了解“客戶為什么購買”,然后才開展銷售工作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要想成功地與客戶進行人情交換,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位于首位的是你的“態度”
對于銷售人員而言,銷售業績的好壞大多取決于你的態度,而態度的呈現則來自你的人生觀。事實上,沒有哪個銷售員喜歡不停地服務客戶,也不會有人真的很愿意幫助客戶;可是相反地,每個客戶都渴望你對他們有所幫助。基于這種心理,銷售人員只要能主動地為客戶提供完美的企劃服務,合理加強溝通,就能以積極的態度打動你的潛在客戶。
2.打造你的優質“個人品牌”
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識你;只要你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客戶就會主動打電話給你。“個人品牌”是創造客戶忠誠度的最佳途徑。銷售商品之前,要先銷售自己這個“品牌”,客戶認同你這個人,才會購買你的商品。
3.擴展你的“人脈”關系網
銷售不只是在工作,更是拓展人脈網絡。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大多數銷售員并沒有拓展人脈網絡的觀點與做法。他們的理由不外乎如下:拓展人脈太費時間,因此不愿把自己的時間奉獻于人脈拓展;人脈拓展并不能帶來更多的利潤;“陌生開發”才是達到銷售目標的最好方法;即便想做,卻不知如何著手。
4.人格性質的改變
個人品牌化的劃分,就從幽默的魅力展現開始。如果你可以讓客戶愉悅,他們就會認同并購買你的商品,因為幽默是一種強而有力、通行全球的語言。幽默是一種技巧,如同做業務一樣,需要長期的訓練;而幽默又能幫你達到銷售目的,創造更親近的友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