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偏要“指鹿為馬”
典型場景:一歲半的坤坤對指認東西越來越感興趣,每次新認識一種小動物什么的,都會激動的伺機給媽媽看,最近媽媽教他認識了小狗,小家伙對這種小動物可來了勁,看到圖片上的小狗或者現實中的小狗就得意地指認它們,媽媽當然很開心兒子這么聰明,然而今天卻發生了讓娘倆不快的一幕,那就是坤坤看到一只小貓咪后,指著告訴媽媽那是“狗狗”,媽媽連忙糾正,說那么不是“狗狗”,是“貓貓”,小家伙不開心,堅持說那就是狗狗,還氣的上來推媽媽……
善待建議:孩子在語言發展初期,由于思維水平的限制,很容易出現詞匯的“外延擴大”或“外延縮小”現象,坤坤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外延擴大,很可能他從媽媽教的小狗概念里那里知道了小狗是一種“毛茸茸的、四條腿的動物”,看到同樣特征的貓,就這么認為了,而且,由于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正在萌芽,很容易堅決地維護自己的主張,不接受媽媽的糾正也在所難免了。認識到這一點后,媽媽可以在以后在教坤坤認識事物時,盡量精確的描述,尤其幫坤坤掌握該事物的關鍵特征,這樣孩子指鹿為馬的概率就會小很多,當然,萬一發現了指鹿為馬的現象,孩子不高興媽媽當場糾正時也不必強行矯正,以后媽媽再看到那種被錯指的事物,依然堅持正確的稱呼就行了,孩子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會慢慢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