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沒耐性,怎么辦?
Q:我家女兒七歲,很沒耐性,一分鐘也不肯等。例如大人講電話,她會在一旁插嘴:“好了沒?快點,我不要等了!”
可以這樣做:
耐心,是孩子體貼別人的表現,和他人和諧相處的秘訣。研究發現,能延宕需求、學習等待滿足的孩子社會適應力較佳,而且善于處理挫折。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其實就是教他們學會等待。”柯志恩指出,耐心是可以學習的,但是父母必須給予合理的環境、實際的期待和具體的規定。不要期待孩子的行為在一夕之間就能有所轉變。
孩子沒耐性,主要是因為父母總是立即滿足他們一時的沖動和需求。想想上一次孩子表現沒耐性,你的反應是什么?是否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還是氣急敗壞要孩子別煩你?抑或要孩子學會稍微等待?
孩子缺乏耐性也可能是出自挫折、害怕失敗,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別人短等原因。疲倦、饑餓或緊張等生理因素,也會讓孩子比較不耐煩。
笛飛兒建議家長,使用漸進式等待的方式。先試探孩子究竟可以等多久,如果孩子只能等一分鐘,就先把一分鐘當成耐心指標,之后慢慢拉長等待時間,逐漸累積孩子的耐性。事先明確告知孩子,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耐心等待,到時可以得到實質的獎賞;如果不耐等待,那只好等更久,甚至取消權利。
陳怡群也表示,和孩子約定時,獎賞制度要明確,維持獎賞的新鮮度也很重要。一旦定下標準,就要說到做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
針對缺乏時間概念的小小孩,父母可借由提供沙漏、計時器等視覺參考指標,提升孩子的耐性。深呼吸、數數、要孩子先唱一首喜愛的歌曲等方法也有幫助。最后,父母要立下典范,多讓孩子目睹自己是如何成功克服不耐。
陳怡群感嘆,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父母往往疏于贊美。強化好行為的關鍵在于,一發現孩子等待的能力提升,要立即給予具體的稱贊:“我發現你剛剛在一旁等我講完電話,謝謝你這么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