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叫“民主型父母”。民主的結果就是有愛心、懂得尊重和自主自立。民主的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對等的交往、討論。什么叫“對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而不是整天就聽你說,孩子基本不說話。
具體來說,教養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為人處事;對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樣的人,你就會每日每時用這個期望去影響孩子;教養態度,你是嚴厲、打罵,還是民主;家庭環境,如果家庭氣氛不和諧,別想培養出陽光少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對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素養非常重要。
這里所說的“父母素養”,有的時候和物質條件、學歷水平、社會地位沒有太大的關系。施一公是我國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鄭州市,把美國的大實驗室帶到中國。有一次我到他的家鄉,無論是學校,還是他父母的家,都非常簡陋。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但他們有三條給我的印象特別深:首先,兩個人都非常善良、特別樸素,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說人要報效國家;第二,夫婦倆的關系特別好;第三,他們對孩子既關心又不控制,這一點是可以明顯感覺出來的。這樣的素養,很多時候和文化、地位、金錢無關。
別用你的期望去改造孩子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它涵蓋了6大方面:生理、認知、道德、情感、精神、社會。因此,我們應當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而不是只把眼光落在他們的學習、排名上。可現實是,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成長上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具體來說,當前家庭教育有一些誤區,特別需要警惕——
第一,過分期望。期望水平,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如何影響孩子,怎么教育他,都集中體現在對孩子的期望上。你的期望,會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說,我想要迅速地獲得成功。有些稍微長得漂亮一點的女孩子說,我得嫁給一個成功人士。那么,什么是成功?說句不太好聽的,現在大多數家長給孩子鎖定的發展目標,就是世俗的成功標準。說透了,就是當官發財。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正如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你準備讓你孩子的日子過給誰看呢?過給你的鄰居看,過給七大姑八大姨看,還是真正過給自己看?如果是過給自己的,那你就要想明白了:其實,他的健康、快樂,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