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前,孩子的思維基本都是一維的。孩子的一維世界里,一切都很簡單,如果給他們母乳,那么他們就不需要其他食物甚至包括奶粉;如果是媽媽帶孩子,那么他們就不需要其他撫養人;只吃一樣東西,只認一個人,如此得以存活的,也只能是孩子。
這種一維性決定了孩子只需要那么多,大人給得再多,孩子也吸收不了。因此,在早期如果給孩子頻繁地更換撫養人,孩子的體質往往不會好。因為他們需要的是唯一,而不是多樣化;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改變。孩子們的身心,消化不了這樣的變化。
在中國,媽媽生完孩子后會坐月子。此時,孩子一般都和媽媽睡在一起,不會分床,更不怎么出門。這與西方育兒方式有著很大區別,也讓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孩子對于自己所認定的這個唯一的撫養人更加依賴,所以孩子們大一些后的分離焦慮和認生等現象會更加普遍,表現也更加強烈。這些強烈的表現就是孩子愛媽媽的明證,是在獨特的、更加緊密的中國式家庭觀念下長大的孩子會有的正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