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槍換大炮
作者:周家兵
【商兵布陣】只有那些不斷更新設備,保持“大炮”的企業,才會越來越有競爭力。
今年的制造業主們實實在在感到壓力山大。企業主們期待明年會好點,這差不多是幻想。想起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得快走得也快。這次會有所不同,會是“慢性病”。需要治療加食療。治療可以理解為外在因素,食療可以理解為自身調理。自救是首當其沖。首先看看自己企業的硬件如何,如果還是一些老舊的機器設備,每天啃哧啃哧老牛破車樣運轉,根本沒法拉到市場去競爭。中國的人口紅利早就沒了,人力資源在企業內部搞不好成了成本和壓力。競爭對手都是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你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產設備,自認為還行。人家機器運轉的速度是你的2倍甚至還多,品質更穩定,你怎么和人家比,這就是人家對客戶的報價比你的成本還低,而且還有錢賺的秘密。這就是人家工廠車間門口掛著“生產車間,謝絕參觀”的理由,有的工廠甚至采取自我保護措施,將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上銀白色的金屬“廠家標識牌”都卸掉。
人家用“大炮”,你還抱住“鳥槍”不撒手,你不倒掉哪個倒掉?
制造型企業的轉型震蕩,這幾年將越來越劇烈。轉型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產品、技術等,作為制造型企業而言,人力資源、機器設備、生產物料、作業方法、工作環境等,均需要考慮?;A的東西必須過硬,要想攬瓷器活,就得有金剛鉆。
生產設備的先進性,往往決定了很多東西。兩年前富士康就開始進行機械手改造,在改造的過程中,使用人員規模在逐年下降,以此來解決大陸的用工荒問題,無疑是英明的決策、正確的做法。還有諸多好處是,機械化了之后,沒有疲勞降低效率的問題,大大減少工傷事故,品質更穩定,人員操作技能要求變得更低等。
對于接受我咨詢的企業,我建議他們分步驟進行設備更新換代。購買新技術設備,淘汰老舊設備——是指技術方面。其中有一家印刷企業投資兩千多萬,花兩年時間,逐漸鳥槍換大炮。員工從1200人左右,逐漸減少到700人左右,年產值反倒上升了20%?,F在車間里都是本行業里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客戶訂單源源不斷,也不用太擔心生產不出來,因為由于人均產值較高,本廠員工工資較同行業要高5%-10%,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這位企業主說,無論行業如何重新洗牌,只要這個行業不消失,自己有信心和同行展開競爭。
設備的更新,不僅僅是機器本身,還包括和設備相關配套的治具,這樣,先進的生產設備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能效。
企業搞好基礎設施——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生產技術也會水到渠成得到優化。人員的產能水漲船高,利潤空間加大,強化內部管理,企業“強身健體”的自身問題就會逐漸得到相應的解決。
與其抱怨大環境的變化,不如靜下心來考慮如何突破的問題。生產設備的更新應該是首當其沖。目前,中國有很多創業激情四射的創業者,他們在大公司做過業務員、生產管理或者技術人員。他們建立好客戶關系,自己購買二手生產設備創業,老舊設備只能滿足中低端的市場需求,或者是幫著做你轉手給他們的加工生意。因為他們幾乎沒什么管理成本,很多成本也就不存在。這種店鋪式的小微企業,會越來越多。他們大部分生存現狀是“忽然一夜銷聲斂跡,忽然一夜雨后春筍?!逼涓偁幜蜕媪上攵?。他們更多的只能當有著“大炮”的“大哥”手下的馬仔。
只有那些不斷更新設備,保持“大炮”的企業,不斷創新,才會越來越有競爭力,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這樣的制造型企業,中國目前來說,不是多,更不是過剩,而是太少,甚至是稀缺。
周家兵老師為《證券時報》撰寫的專欄,刊發2014-11-26星期三,電子版鏈接:https://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epaper/index/content_632782.htm
轉載請注明出來源。謝絕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