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培訓師陳毓慧老師推薦:
規模是個總會引人注目、惹人爭議的話題,不管在哪個方面。規模意味著影響力,意味著你無法不去正視的力量,例如那些規模最大的企業、高度傲世的摩天大樓,似乎沒有辦法是世人所不迷戀、所不追求的:那里仿佛意味著權利、榮耀和功績。雖然在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規模是創造了價值還是毀滅了價值。
基金業同樣很難擺脫這個邏輯。基金公司在追求著資產規模(AUM)的最大化,單只基金也在吸引著資金的凈流入。雖然我們一直在提示甚至警告,資產規模的增長必須重視持有人的利益,如果這些“衣食父母”們吃了虧、賠了錢,管理人也只能“吃不了兜著走”。對于那些資產規模龐大的基金,尤其在基金經理此前缺乏運作如此龐大資金經驗的時候,我們關注的其中一個焦點就是資產規模的膨脹是否影響了基金的業績。當然也有管理人意識到資產規模的膨脹主動關閉基金,這會讓他們在信托責任上贏得投資者的贊賞與加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很多大規模基金的散戶化特征也非常明顯,這可以從持有人的數量和人均份額來評估。在國內市場,許多大規模基金的背后是規模最大的基金持有人群體,這些基金業績的好壞可能影響著這些持有人的“房子夢”、“汽車夢”、“退休夢”和家里小孩的“大學夢”等,可以說,這些基金很大地影響了整個基金業創造財富的能力,也跟數量龐大的持有人的福利息息相關。為此,我們篩選出30只資產規模最大、兩年以上業績記錄的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來看一下這個基金業中讓人難以忽視的群體。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這30只基金的資產規模合計達到4454億元,占同期公募基金業2.3萬億資產的19%,占股票型基金整體資產的比重就更大了。其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是易方達價值成長混合,資產規模達到274億元,資產規模最小的廣發小盤成長股票105億元。
大規模基金是怎樣煉成的?觀察上述基金我們認為其“長胖”的因素可能包括:首先是良好的業績吸引著資金的凈流入,在這些大規模基金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中長期業績良好、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的身影。這也是業界和監管層所希望看到的:一個正向的反饋機制對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不無裨益;然后是數年投資中的資本增值,截至今年12月16日,國內股票型基金兩年平均年化回報率為-7%左右,三年年化回報約25%,而那些同時享受了2005年末開始的牛市的基金收益更為豐厚;還有一些更多得力于銷售方面的刺激,如募集規模就已經不小或者通過大比例分紅、拆分等持續營銷手段來“人工增肥”。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基金。
星級和業績
整體上看上述基金最近兩年的風險調整后回報處于同類基金的中游偏上水平,反映這些基金在2008和2009年牛熊轉換的大動蕩中表現相對穩健。截至12月16日,30只基金的晨星兩年評級中,五星的基金4只,四星的10只,三星的12只,兩星和一星的分別為3只和1只。從這個角度看,投資表現對資產規模的正面影響相對明顯。簡單看業績方面,截至今年11月末的兩年回報,有15只基金排在同類的前三分之一,而排在末三分之一的只有3只。如此龐大的資產規模是否會拖累基金業績?這是一個富有爭議、卻不會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這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基金的投資范圍和流程等有很大的關系。對主動管理股票基金而言,過于龐大的資產規模確實會損害到投資操作的靈活性,考慮到中國基金業的高換手率更是如此。
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無疑是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最為關注的因素之一,對主動管理的基金更是如此。作為基金的核心掌舵人,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和策略直接影響到投資人的錢袋。就中國這樣新興而年輕的基金業,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地看到優秀基金經理的離去導致績優基金的隕落。這些大規模基金對基金公司意義重大,我們希望看看基金公司為這些基金安排的掌舵人有什么特點。首先是大部分的基金經理都有著相對豐富的投資經驗,部分甚至是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等投研部門的負責人。此外,30只基金中只有6只基金實行雙基金經理或多基金經理制——似乎和投資者印象中的多基金經理制越來越流行大相徑庭,有24只基金或80%實行單基金經理制。這也表明,或者資產規模的擴大并沒有讓基金公司擴充基金經理團隊,或者是在現有的規模下單個基金經理制依然游刃有余。對照國外的大規模主動型基金,實行單基金經理制的也非常的普遍,這種簡單、原始的制度安排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國外在實行多元投資人制度比較典型的也就是美洲基金,但這種管理團隊需要有成熟的考核機制作為基礎。另外一個讓我們關注的也就是國內基金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基金經理頻繁更換直接影響了投資團隊的穩定。30只基金自成立以來僅有6只基金沒有出現基金經理離職。
費率和申購狀態
費率在上述基金中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差異,這也和中國基金業的整體狀況相符:同類基金幾乎不存在費率差異化競爭。從國外的經驗看,有些基金會隨著資產規模的增長主動調低管理費,而一些資產規模小的主動型基金卻收取高昂的費率,甚至要比中國的同類高很多。費率扁平化一個原因可能是差異化競爭的缺位,此外還可能和中國自身的市場環境相關。從長期來看費率對基金的業績影響甚大,在反映到投資者回報方面更是如此,但中國市場暴漲暴跌的特點讓投資人更多的關注市場走勢和基金的投資團隊,這些更多地決定了基金的收益水平,而且市場的大幅波動可以讓同類基金拉開非常大的差距(相對成熟市場),費率對收益率的影響比成熟市場要小,特別06年至今的市場走勢如此大起大落足以讓很多投資者忽視基金的價格。
從申購狀態看,處于關閉狀態的只有少數幾只,大多數基金依然笑迎資金的流入。基金處于開放狀態所暗示的信息應該是:基金經理的投資運作游刃有余而且市場上還有很多投資機會。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會發現某些信托責任良好、長期業績優秀的海外基金即使資產規模不大,在基金經理沒有發現足夠投資機會或者認為市場已經出現泡沫的時候仍然選擇關閉基金。但中國市場卻讓人感到困惑:在上證綜指6000點上方的時候很多基金依然大力吸引資金的流入并維持高倉位,也有基金一直處于關閉狀態甚至在2008年熊市的谷底時也沒有打開申購。
回顧國外的主動型的大規模基金,前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此前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只,甚至可以毫不諱言地說是國內大規模基金的學習榜樣。如果沒有輝煌的業績,麥哲倫基金不足以成就林奇的傳奇;沒有其龐大的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當時規模最大的基金),為龐大的持有人群體創造的巨額財富,麥哲倫基金同樣不足以成就林奇的傳奇。巴菲特曾說他“滾雪球”的秘訣之一在于找一個很長的坡,對于中國基金經理來說,他們所處在的市場應該是世界上最好的坡之一。
【服務營銷專家-------陳毓慧老師團隊在銀行業主要培訓課程】:
《銀行:轉怒為喜----客戶抱怨投訴處理技巧》(2-4天)
《銀行:攬儲(吸存)策略與方法》(2-4天)
《銀保產品營銷技巧》(2-4天)
《銀行理財產品營銷策略與方法》(2-4天)
《銀行對公大客戶關系營銷技巧》(2-4天)
《銀行:私人銀行客戶、中高端客戶服務營銷技巧》(2-4天)
《銀行呼叫中心:抱怨投訴處理技巧與法律運用》(2-4天)
《銀行呼叫中心:呼入式電話營銷技巧》(2-4天)
《銀行柜面人員:服務溝通禮儀與產品營銷技巧》(2-4天)
《銀行對公柜員:優質服務溝通禮儀與產品營銷技巧》(2-4天)
《銀行大堂經理(負責人):現場管理與主動服務營銷技巧》(2-4天)
《銀行大堂經理:主動服務溝通禮儀與產品營銷技巧》(2-4天)
《銀行行長:網點轉型時期的管理藝術》(2-4天)
《銀行網點負責人:下屬輔導與員工激勵技巧》(2-4天)
《銀行行長:80、90后員工領導藝術》(2-4天)
17、《從“合格”到“優秀”-新員工傳幫帶技巧》(2-4天)
18、《銀行信貸經理營銷、風險管理技巧》(2-4天)
銀行標桿網點打造項目
銀行優質服務項目
銀行理財產品營銷項目
銀行TTT培訓項目(輸出銀行相關的20-40個課程及素材)
銀行投訴處事疑難客戶應對服務項目
從“合格”到“優秀”-新員工傳幫帶項目
謝謝您的關注! 歡迎提出需求,定制課程!
歡迎百度、谷歌搜索“陳毓慧老師”
陳毓慧老師個人官方QQ:800029990
電話:020-37241009
陳毓慧手機/微信:15800035858
陳毓慧老師助理手機:1581335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