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1]
王成榮
談起“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這個題目,源于北京人才服務中心主辦、北京市人才服務行業協會人事經理委員會和北京二商集團承辦的一次“人力資源管理大講堂”,主辦方邀請我參加并給我出了這樣一個演講題目。我認為這個題目非常值得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是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理論上搞清二者是怎樣一個關系,并謀求在實踐上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正確理解人力資源管理內涵
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有兩種觀點:
觀點之一:對人力進行合理組織與調配,使人——機、人——物之間經常保持最佳比例,認為人同其他資源無差異性。
觀點之二:對人進行培訓,對人思想與行為進行激勵、控制和協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同其他資源有差異性,人是組織中的特殊資源,人的可發展性及人與人的生理、心理和能力是有差別的。
我是同意后一種觀點的。根據這種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六大模塊: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傳統人事管理以“事”為中心,見“事”不見“人”,管理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以“人”為核心,管理是追求人與事的系統優化。 傳統人事管理把人設為一種成本,當作一種“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把人作為一種“資源”,注重產出和開發。工具論者認為對人可以隨意改造、控制、使用,資源論者認為對人得小心保護、引導、開發。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在于:
一是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大價值。
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按時計酬的員工每天只需發揮自己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個人的飯碗;但受到充分激勵的員工,發揮出應有的積極性、創造性,其潛力可挖掘出80%-90%,甚至更多。
三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高人的素質,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
正確認識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
我認為,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可以從三個方面概括:
一是一致性:即管理目的的一致性,通過作用于人,進而提升企業效益;指導思想的一致性,以人為本;投入產出形式的一致性,都是一種投資(不是成本),產出具有間接性。
二是差異性:工作著眼點上有差異,人力資源管理更重個體技能與素質的提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企業文化建設則重視整體價值觀的培養;工作方式有差異,人力資源管理是管理主體行為,企業文化建設是主客體互動行為;工作邊界有差異,企業文化建設除了面向企業人,還要面向顧客。
三是互動性: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機關系,提高人的素質,激發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建設高層次企業文化奠定堅實基礎;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建立了共同愿景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文化氛圍,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效能。同時,企業文化理論也改變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基點,使人們更加重視個體價值與整體價值的契合,而不僅僅是個體能力與組織目標與要求的適應。
我的結論是: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結合起來,對人的管理才能產生放大效應。結合的辦法主要是:組織設置結合;工作方式互補;活動安排協同。
[1] 本文根據在北京人才服務中心主辦、北京市人才服務行業協會人事經理委員會、北京二商集團承辦的“人力資源管理大講堂”上所做的主題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