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頸·利潤倍增》(6小時)
n課程內容:
Ø 縮短生產周期,提高準時交貨率,減少加班與趕工,降低庫存
Ø 突破傳統生產管理模式的制約,增加企業有效產出
n課程要點:
1.什么是真正有效率的運作?
2.怎樣提升生產線整體運作效果?
3.傳統管理的“金科玉律”導致錯誤的決定和沒有效益的行為,如何突破?
4.工廠想大幅度改善運作,但又缺乏資金來推行JIT 或TQM, 制約管理能否提供一個有效而經濟的方法?
5.各部門似乎都十分忙碌、十分努力,但企業還是賺不了多少錢,為什么?
6.生產計劃,包括通過計算機進行的生產排程,為何總是無法貫徹執行,總是“前松后緊”?臨近交貨期,為什么總是無可避免地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加班趕工?
7.每個員工都渴望企業各部門之間能高度協作,有團隊精神,但為什么總是辦不到?難處到底在那里?制約管理對此可提供怎樣的答案?
8.怎樣看待工廠的產能?有人說產能愈多愈好,因為有多一些空間可供利用;有人卻認為用不著的產能就是浪費,應及早除掉,以節省成本。到底何去何從?
9.訂單不足,開工不足,產能過剩,只能裁員?
10.物料已盡早發到生產線,為什么出貨仍然是那么遲?介紹制約管理生產排程方法:鼓-緩沖-繩子 。
11.怎樣有效地防范突發事件,保障生產進度不受影響?制約管理運作監測機制:緩沖管理。
12.各部門紛紛向上級要求增加人手﹑設備和投資,但資源有限,如何取舍?企業投了很多錢開展各種改善活動,為何效益卻難以提升?
13.怎樣在生產進度出現問題之前發出預警,而不是在事后才發覺,匆忙地拼命補救,大費人力物力,大傷客戶的信心?
14.怎樣才能更好地衡量個人、部門及全廠效績?介紹制約管理的績效衡量標準。
15.非生產性部門(如維修部、計算機部等)怎樣才能在企業中發揮最佳職能?
16.生產部與營銷部常常各自為陣,互相指責。如何讓這兩大部門真誠合作,攜手為企業爭取更多有利可圖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