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如何才能對企業真正有幫助?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現在的培訓市場可謂魚龍混雜。
有很多機構的所謂“培訓”,要么課程教材通用、千篇一律;要么內容教條、形而上學;要么培訓方式過于呆板、陳舊,缺乏創新;要么培訓的形式太過于單調,缺乏生動性;要么培訓就是在會議室里訓人或者是教條般地講死理論,沒有真正實戰的案例;要么一些所謂的“大師”在裝腔作勢、上竄下跳、擠眉弄眼,就像在“說相聲”、“講評書”、“演小品”,差不多趕上馮鞏、趙本山他們了,如同開聯歡會;要么帶有顏色葷素段子頻頻拋出,引得講臺下一片歡聲笑語,茶余飯后的談資相當充足,更有甚者,從來沒有創過業或者開一家小超市的,竟會向人傳授成為億萬富翁的秘訣,二十來歲的年紀沒有正兒八經做過營銷,竟來講授如何讓產品一年之內提升銷售100倍的訣竅,真不知是唬弄還是忽悠.
無怪乎許多的企業發出如此感嘆與困惑:“我們培訓活動開展的不少,培訓講師聘請的也不少,培訓費用投入的更不菲,為什么培訓的效果總是不行呢!?”
事實上,培訓不是隨隨便便都可以做的,培訓成為企業人才搖籃原動力的前提,是它的實操性!體現在這個培訓能不能消化及轉化;企業團隊能不能接受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間運用到什么程度等。
現實是真正優秀的培訓機構蒙受不白之冤,而歪門邪道的所謂培訓大行其道。許多搞培訓的人員和機構,沒有經過市場實戰的大風大浪考驗、根本沒有在一線體會過市場的殘酷,也有的人就如人們俗稱“穿上兩天白大褂就冒充老軍醫”式在地攤上練過幾日,就說自己實戰經驗是多么多么豐富,稱自己是“實戰派”,自己是從市場一線而來,是自己的實戰經驗總結,結果搞得整個培訓市場烏煙瘴氣。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認為,一個好的培訓要從能夠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出發,因為再高的理論、再漂亮的方案、再完美的培訓,如果企業沒有辦法去實施、運用,那么就不是具有實操性的培訓。許多培訓機構和人員根本做不到透徹、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也沒有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他們所做的培訓也是無法為企業量身定做的,更妄談實戰、實操了。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有的培訓機構和人員經常是以“一指禪”功夫走天下,將一個案例翻來覆去的講,根本談不上新意,給每個企業講課都是陳詞老調、如同在背誦“老八股文”一般,根本沒有時效性、針對性。
應該講,在企業競爭日益表現為人力資本競爭的今天,培訓無疑是企業培養高素質員工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真正將培訓納入人力資源管理范疇正規運作,也不過是五六年的光景,在這期間,我們看到企業無論大小,幾乎都進行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嘗試,現場技能培訓、產品銷售培訓、人員凝聚力培訓、潛能開發培訓,甚至也有將企業內訓做成軍訓的。然而,這些企業內訓的形式、內容、效果究竟如何?為企業各層次的員工帶來了多少真正的收益,又為企業創造了多少可喜的效益?企業老板究竟是把培訓當作一項管理投資在做,還是僅僅當做一種潮流走過場?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鑒于企業在培訓方面存在的困惑,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為之答疑解惑,他認為好的培訓必須具備:
度身定做——實效性
每個企業如同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特點。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他們通過培訓要解決什么難題,這些難題是不是核心問題;員工的綜合素質怎樣,能不能到達預計的培訓效果;企業的領導者希望由培訓來傳遞什么樣的理念;企業文化建設開展的怎樣等等方面。
企業匯聚了四面八方的人,受教育的程度、學習的理解力等都不一樣,培訓講師必須根據企業當前出現的相關問題設計解決方案,避免晦澀難懂,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為其提供如何提升技能的方法,如通過表格、工具、制度等的實際運用達到提高相關技能的方法和途徑,使員工掌握解決問題要領和關鍵所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有實效的培訓應該能夠及時解決企業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通過培訓將一個團隊打造成具有相當戰斗力的精英團隊,經過培訓使企業達到組織管理協調、人員調配順暢、分工協同有序。
生動活潑——實戰性
在企業實施培訓培訓過程中,安排一些能夠開啟心智活躍氣氛的故事,講一些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實實在在的案例,選擇本地、本企業的案例,案例越貼近員工越有感染力、發生的時間越近越好,同時要求培訓員工進行現場模擬和討論等互動方法,以此來增強員工的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使員工在快樂的培訓氛圍中掌握知識點,使得他們輕松學習,輕松記憶,這樣就可使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學以致用——實用性
企業的員工經過培訓,在日常工作中時結合培訓的內容熟練運用,避免了平時的錯誤習慣,工作的安排就會更加注重有序性與合理協調性,通過培訓后的考核讓員工“溫故而知新”,使他們潛移默化地運用到工作之中,同時輔之于競賽結合的方式,圍繞培訓內容,開展工作競賽,如銷售競賽,生產競賽等活動,這樣他們的工作效率也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企業的人員培訓是一個長期性工作,培訓無處不在。新員工加入、工作崗位的變化、技術的改進等等都促使我們必須進行培訓,使企業由上至下形成統一的觀念:培訓并不是年輕員工的專利,讓員工明白一個共識——“活到老、學到老”。企業應該積極鼓勵所有員工,無論任何年紀,都應視“不斷學習”為目標,如此能讓大家了解并熟悉企業的歷史及文化,爭取了最大限度地形成普遍的價值認同。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美國《福布斯》重點推薦的營銷實戰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創業導師,《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EMBA高級總裁班特聘講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首家省級品牌學會重慶市品牌學會專家委員。
二十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幾十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實戰培訓、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國家商務部向海內外唯一推薦的知名實戰型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幾十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歐洲時報》、《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東方時報》、歐盟-中國經濟合作組織(CEEC)、《環球時報》、《香港商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