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法國世界零售大會回來,收獲頗豐,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市場已經融入到全球化市場中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也是令世界震驚。法國著名的“老佛爺”百貨,到處都是中國人,據說中國消費者貢獻了30%的業績。這說明了什么?
在中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隨著中產階級消費階層的興起,國人在時尚產品的巨大消費能量和熱情無法在國內市場得到全面的釋放,轉到了歐洲以及日韓市場。
由此我們反思,服裝行業在最近遇到的寒冬的原因是什么?恐怕是我們服裝行業又到了深層次結構調整的時期。
世界零售大會發出了這樣的信號:
一、全渠道營銷。
二、回歸消費者中心。
三、科技的力量將改變零售。
四、體驗是零售的根本。
五、支付模式的升級與創新。
而中國零售業也是大動作頻頻,傳統線下品牌在天貓上的旗艦店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而是品牌老板所必須走的一步,否則在全渠道營銷模式下,僅靠線下店鋪傳統的零售模式,必將在下一輪競爭中處于劣勢。
現在是傳統百貨公司也將網店開到了線上,銀泰和天貓的全面合作,預示著互聯網電商+房地產商合作的時代到來。
零售終端這樣劃時代的改變,傳遞的信息是:要么改變商業模式,要么等死。
新晉中國首富。萬達集團的掌門人王健林在公開場合宣布:萬達不做電商,只做線下購物中心。但是萬達模式是在新一輪的城鎮化過程中的萬達項目,是集購物、娛樂、酒店、餐飲于一體的超級巨無霸,以注重消費者體驗為主。
科技的力量對于零售貢獻是增加了很多購物樂趣和體驗,比如3D試衣,這種高科技帶來的購物樂趣,是線上購物所無法實現的,也是線下零售商們抵御電商侵襲的不二法門。
在巴黎購物時,強烈感受到這里的商店已不僅僅是注重商品展示為主,而是關注消費者的體驗,讓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產生愉悅的體驗,從而激發購買動機和購買行為,這和國內傳統的“貨賣堆山”的做法已經提升了不只一個層次。一家40平米的鞋店,可以拿出三分之一的面積來做通道。把商品當做藝術品來陳列,是巴黎人骨子里的藝術追求和生活中處處精致的體現。
從渠道商到零售商,這是目前中國的服裝經銷商轉型的必經之路,意識的轉型,恐怕最困難,還是有一些人固步自封,陶醉在原有粗放式大批發模式中無法自拔。
商業模式的創新,必須先革了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