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現場是員工直接從事
生產活動,創造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場所,投入的各 種
生產要素要在
生產現場優化組合后才能轉換為
生產力,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的好壞,消耗與效益的高低,以及企業在
市場競爭中的適應能力與競爭能力。
現場改善是指對
生產現場進行綜合治理、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管理 手段,對現場的各種
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優化組合,通過各種管理職能 , 保證現場實現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
生產。
現場改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一點一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腳下做起。企業從上到下,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改善的步伐是一小步一小步、階梯式的,但隨著時問的推進,就會帶來戲劇性的重大成果。同時,改善也是一種低風險的方式,因為在改善的過程中,如果發覺有不妥當之處,管理人員隨時都可回復到原來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費大成木。
現場改善是需要有步驟。首先要得到老板的支持,這是最基本的東西,因為在改善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阻力,有很多人不理解,所以就一定需要首先得到老板的支持,才能放開手腳去干。在得到老板的支持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5S,這是改善能繼續進行的一個基礎,5S改善木身就是對工作環境以及人員意識的一次改善。5S之后是車間的改善,在這里指的主要是作業改善,先通過簡單的方法、簡單的工其等來消除
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在車間改善之后,是機器改善,通過設計工裝夾具、改良機器設備、推進機械化與自動化等手段來實現改善。 最后是系統改善,這是建立在之前所進行的各種改善的基礎上,對整個改善有一個清晰的系統的認識的時候,我們才可能進行全面的系統改善。
現場改善的基木方法是什么?
(1)發現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去發現工作中、
生產中存在的各種浪費、不合理的地方;
(2)調查分析: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資料,進行分析,以求找到根本原因并確定目標;
(3)改善構想:分析之后通過討論、思考等得到初步的改善對策;
(4)方案實施:將構想付諸于實踐,進行實際操作;
(5)結果反饋:方案實施后確認效果,進行評價,判斷是否達到頂期目標;
(6)標準化:建立標準,維持改善成果,將其納入日常管理。
2014-07-17日,肯思特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為“浙江一帆日用品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了主題為《現場改善與問題對策》現場
培訓。執行本次
培訓的是國家注冊管理咨詢師、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CMC)、浙江省優秀管理咨詢師、肯思特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專家組成員胡永安,感謝肯思特專家組成員的現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