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2014年6月28、29日,著名融資實戰策劃專家朱耿洲博士在上海交通大學給金融投資總裁班(2期)學員講學兩天,講學期間與學員探討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定位及互聯網發展問題,本人認為: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信貸應成為互聯網金融貸款的主要方向。
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
互聯網金融1995年起源于美國,至今約有20年歷史。從最初的網上銀行到現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眾籌及“個人對個人貸款(簡稱P2P借貸)”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尤其是2013年互聯網金融經過了爆炸式的增長之后,整個行業成為金融創新的代表和主要力量,成為最熱議的話題。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受到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在今年兩會期間,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指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據統計,目前P2P網絡融資平臺已超過2000家,其中2014年前5個月共上線220家?;ヂ摼W金融產品成為投資熱門,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定位模糊,以及公眾對互聯網金融認知的缺乏、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漠視。
互聯網金融要定位準確: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信貸應成為互聯網金融貸款的主要方向
互聯網金融貸款主要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信貸,要與銀行主流貸款定位有明顯差異。因為目前選擇互聯網金融的客戶,其所需要的貸款一般金額小、周期短,無抵、質押物,多數無法在銀行貸款。這些在傳統銀行里表現為“融資難"的絕大多數客戶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最主要客戶——小微企業或個人。而目前阿里金融推出的淘寶(天貓)信用貸款、淘寶(天貓)訂單貸款、阿里信用貸款等微貸產品,都是基于服務阿里的微小客戶這一準確定位而獲得快速發展的。
目前,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服務的小微企業已經超過20萬家,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物種多樣化,為電商提供多種工具,支持電商面對消費者。通過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為無數小企業和消費者提供資金、支付、擔保等多種服務,支持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準確的市場與客戶定位是阿里金融獲得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
互聯網金融發展于互聯網,在產品設計、用戶服務內容、規則建立等方面啟用新的模式,與傳統金融在資金、用戶等資源上有一定的競爭,填補小微客戶群體的需求及市場的空白。當然,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擴張,互聯網金融不應滿足于現有的地盤,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突破跨區域放貸的限制,走得更快更廣、更遠,讓傳統銀行領教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競爭!
重視互聯網金融風險
雖然互聯網金融目前風光無限,或可與傳統金融互補共生共贏共謀發展,但一定要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范,平臺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投資者也要獨具慧眼,不要讓縱橫交錯的網線模糊了智慧的雙眼,尤其對于投資P2P和眾籌者,建議在有第三方平臺的合法合規監督下,理性投資,獲取合理收益。
應該承認,P2P網貸行業在當前高速擴容的同時,也亂象叢生,跑路不斷。僅2014年6月份,就有6家網貸平臺被爆跑路失聯。截至目前6月底,已經有148個平臺出現提現困難、失聯、倒閉,數以萬計的投資者血本無歸。從時間看,主要從2013年10月份開始集中爆發,其中,2013年倒閉了77家平臺,套牢投資者資金超過15億元,而今年,截至目前已有55家平臺出現問題,涉及金額已超過6億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廣東已有多達19家平臺出現問題,占總數的37%,其次是浙江、上海、江蘇。倒閉的多家P2P公司主要有三類:一是純詐騙公司,二是自融平臺,三是經營不善的平臺。
個中原因,與P 2P的“三無”——無準入門檻、無運行規則、無監管,導致行業混亂,偽P2P平臺多有關。據了解,獲得搭建網貸平臺的源代碼最低售價只有幾十塊錢,再花幾千塊錢就可以在工商部門注冊一個平臺,總投入5萬元就足以設立一家P2P平臺進行斂財。
不斷出事的P2P跑路、倒閉事件,已引起國家監管層面的高度關注。在此之前,央行等監管部門多次通過喊話對P2P行業劃出了四條邊界:一是要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因此,每一個投資者在出于對平臺信任的基礎上,還要針對上述四個方面的標準擦亮眼睛,把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