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常態下銀行信貸業務主要面臨有四類風險。企業的借貸風險或許就是銀行的信貸風險。企業要注重融資策略,做好事前認證,策略得當是根本上解決融資難的最有效方法。
“企業融資一定要注重策略,策略得當是根本上解決融資難的最有效方法?!?016年5月14、15日兩天,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CCP)院長朱耿洲博士應邀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邀請,在廣東郵電學院為“清華大學金融投資與資本運營總裁高級研修班(第34期)”的學員授課,授課主題《融資策劃36計(方法與渠道)》,朱耿洲博士系統地講述了 包括36種主要融資渠道及200多種實戰可用的方法,實戰可用的幾十種創新融資策劃與資本運作策略與方法,以及通過對新常態下銀行信貸業務主要面臨四類風險的分析,意在警示企業要重視融資策略,主動杜絕風險,以良好征信獲取銀行信貸資金,著力破解融資難。
新常態下銀行信貸業務主要面臨四類風險:
第一、企業老板(實際控制人)的人品風險。
企業老板(實際控制人)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發展和風險防控的關鍵,因此企業老板(實際控制人)人品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未來。許多企業老板,在企業發展初期尚能勤勉肯干,一旦企業發展壯大就容易迷失自我,過于注重個人享受。在實際信貸工作中,筆者常常遇到企業老板(實際控制人)購買豪華轎車、參與賭博、大量購買股票以及將企業大額資金轉移至個人賬戶的現象。乃至最終對企業的發展漠不關心,導致企業持續走下坡路,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從而為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帶來了較大風險隱患。
第二、原材料價格風險和產成品銷售風險。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的生產風險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市場風險和產成品銷售風險。其中,原材料成本在產品總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其成本的變化決定著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經營風險。產成品的銷售風險則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市場對企業產品需求旺盛,則產品具有競爭力,企業銷售利潤會逐步增長,不易產生經營風險。反之,若企業不重視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往往會失去市場份額,導致經營風險。另外,由于相當多的企業銷售模式基于訂單生產,因此企業是否擁有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也至關重要,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產和發展。這就需要商業銀行持續密切關注相關企業產成品市場的價格行情,對市場行情重大波動及時提出風險預警,并依托媒體、專家分析、客戶走訪等收集最新信息,由團隊人員對市場走勢進行分析和預判。
第三、對外擔保風險和高利貸風險。
信貸業務,絕大多數需要依托風險緩釋措施,主要包括房產土地抵押、第三方擔保、存貨(應收賬款、存單)質押等措施,而在實際業務中往往以第三方擔保居多。為了滿足商業銀行的放款條件,企業通常需要尋求擔保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業相互擔保成為必然。然而,在經濟下行期,由于企業資金趨緊,容易導致資金鏈的斷裂,企業間的互?;蚵摫oL險傳遞可能性大增,若處理不善甚至會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此外,高利貸風險也不容忽視。商業銀行短期貸款期限一般為一年,貸款到期后,如果借款企業沒有充足資金,往往求助于民間借貸,但由于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民間借貸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導致商業銀行有效識別信貸客戶是否參與民間借貸一直難度較大,所以具備識別企業是否參與民間借貸的能力,已成為信貸人員必須掌握的新業務技能。
第四、企業盲目擴張風險和第二還款來源風險。
在實際信貸工作中,許多企業不顧自身實力,盲目上項目,片面追求規模,沒有制定切合企業實際的發展計劃,尤其是部分企業將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挪作他用,無形中更加重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通常來說,企業第一還款來源是企業銷售收入,第二還款源是擔保單位和抵押物。所以,商業銀行還要持續關注擔保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貸款情況以及對外擔保情況。若擔保方式為抵押,還應持續關注抵押物現狀、變現能力、抵押人是否擅自處理抵押物以及是否重復抵押等。借款單位與擔保單位往往存在隱形關聯關系,所以一旦借款單位出現危機,也會蔓延到擔保單位,最終導致第二還款來源形同虛設。
朱耿洲博士評價指出:新常態下銀行信貸防范的風險就是我們中小企業日常融資難的薄弱環節,因此希望我們的企業要不斷規范與完善,重視融資策略,從而主動杜絕風險,以良好征信獲取銀行信貸資金,著力破解融資難題。
企業要重視融資策略
如何建立融資策略?朱耿洲博士指出:企業在準備融資之前,企業主別急著借錢,在融資策略上應先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在融資觀念上要打破舊的辦企業觀念,尤其是融資觀念,不要等到缺錢才找錢,要未雨綢繆;
第二、要把建立“當代企業融資戰略規劃”與公司發展戰略規劃放在等同位置且極其重要位置;
第三、要樹立和打造良好的融資信譽,包括個人和企業的良好信譽;
第四、要不斷提高資金收益,盡可能通過提高效率降低融資成本,這是融資的基礎;
第五、是要煉好內功,規范企業管理及各種制度,尤其是財務制度,財務指標是對外最直觀,最明了的數據指標;
第六、企業老板要不斷提高企業家融資策劃的技巧、素質與能力;
第七、事前做好論證,充分評估融資資金的使用效益,這是融資前提:
企業要做好事前認證
如何針對融資策略做好事前認證?朱耿洲博士表示:
首先應回到資金需求的源頭上看看是否真的需要花這筆錢。
例如有很多資金需求是不需要這么花這么用的,如很多企業創業一開始,就征地、建廠房、買設備,耗盡了創業資金,日后資金鏈易斷裂。其實,創業初期,土地廠房可以先租,設備也可通過融資租賃,這樣可大大減少資金需求,同時把資金主要投向研發、銷售和市場開拓,等企業賺有錢了再購置土地廠房等大額長期資產。
其次,企業主還應算算資金的使用效益。
因創業發展中的企業,可能錢總是不夠用的,那么先用在哪里呢?是不是找企業主天天要錢的部門就優先安排呢?如果叫得多的部門就先給錢,那么就會變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最后每個部門都會拚命要錢。其實企業主只要簡單冷靜下來算算資金在各方面投入產出的效益,哪方面先用后用多用少用資金就清楚了。
第三是確定資金要用后,還要問問是否有提高和改善效率的空間?
比如確定要用100萬,那就想想能否70、80萬把它做成,本來需要一年時間建成的,能否9-11個月完成?也就是盡可能通過提高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第四是企業主記得時時刻刻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把用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因為融到的資金是有成本的,最終要通過利潤的實現進行償還,融到資金只是實現經營循環的一個環節,所以只有充分發揮融資的財務杠桿作用才能實現利潤的倍增,這樣融資的效果才得以體現,否則,把融到的資金用在了不當的地方,融得越多資金,企業的負擔會越重,甚至會帶來免頂之災。(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