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圖:一個美國人手舉“不要救市”的牌子在美國國會大廈前示威
在1990年代早期,那時候蘇聯剛剛解體,美國看起來高高在上——軍事上無敵,經濟很強盛,外交似乎無所不能,甚至連全世界看什么新聞都被它主宰。21世紀是“真正的美國世紀”成為一時最保險的判斷。為什么,21世紀剛開始8年,世界就開始目睹“真正的美國世紀”突然老去?
美國的世紀金融危機瀕臨失控
據彭博新聞社9月25日報道,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總部位于西雅圖的華盛頓互惠公(Washington Mutual Inc.),已于當地時間星期四(25日)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規模銀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率先報道了這則消息,但是沒有援引任何消息來源。
半年不到,全球最知名的五大投行當中,排名第三的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排名第四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排名第五的貝爾斯登早早被摩根大通收編。三位昔日投資銀行舞臺上的頂級明星已經以不同姿態對臺下心態各異的觀眾們,完成了謝幕或者告別。
9月22日出版的香港大公報刊載社論文章稱,美國的世紀金融危機瀕臨失控,令當局疲于奔命,救了兩房再救AIG,還要處理雷曼破產及其它金融機構的困境,便萌生末日救亡方案,希望由動用巨資剝離不良資產,一舉解開信用緊縮之結。文章指出,如此巨大的救援方案,必將帶來重大影響,但對其效果卻意見不一。美國及世界將要面對融資震蕩:財政突然增加七千億負債,相當于美國GDP百分之四至五,赤字必因此大升,隨之而來的將是美元貶值,和利率及通脹上揚。這將令美國國內樓市、消費及投資更弱,經濟更差。美國救亡波及深廣,世界金融體系亦由此將進入歷史轉折時期,將面對新機遇與挑戰。
世界金融超級中心的地位已病入膏肓
在2008年上半年里,不僅美國利用巨大軍事優勢作為外交政策工具遭到失敗(這體現在華盛頓鷹派對伊拉克的打擊并不成功);更為根本的是,美國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力量由于房地產“次貸危機”正在蒸發。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正轉而向新秩序的新興力量——擁有大量美元余額的“主權財富基金”國——阿拉伯國家、中國、俄羅斯乞求資金,來支撐問題成堆的美國銀行。這樣做的代價是巨大的。紐約正在失去其世界金融超級中心的地位,已病入膏肓。前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亨利?鮑爾森(現美國財長)也無力扭轉這一頹勢。在華盛頓以及紐約銀行的董事會上,恐懼氛圍正在蔓延。
近日,法國總統薩科齊以現任歐盟主席身份發表講話,稱目前金融危機表明“金融資本主義的終結”,也意味著“它強加在經濟領域的一些關于全球化理念的失敗”,那種認為“市場萬能、不需要任何規則和政治干預”的觀點是“瘋狂”的。他認為現行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已經病入膏肓,需要“推倒重建”。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也表示,美國可能將失去“世界金融體系霸主”地位,而導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正是美國“不負責地”夸大無約束的自由市場原則。
美國的經濟模式地位動搖
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不僅意味著經濟衰退,而且也標志著美國倡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上的失敗。正如在日前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遭到抨擊,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始質疑美國的經濟模式。在二戰后至今,美國經濟模式幾乎一直占據不受質疑的統治性地位。不過,美國大規模救市行動已經表明,美國放棄了自己所堅持和宣揚的精神,而在10年前的亞洲危機中,美國所控制的國際組織曾以放棄援助要挾危機國家不能干預。現在,美國政府不僅干預,甚至進行國有化。
對于華爾街的這次“金融海嘯”,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曾稱,它引發的連鎖反應“有可能動搖美國的國體”。而對于布什政府7000億美元救市的“大手筆”,美國輿論則稱這是“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全能美元走向衰落
在《紐約時報》看來,強勢美元是“美國人的生活標準”的保證,在世界看來,強勢美元更是美國經濟霸權的象征。英國《獨立報》認為,這次美元危機和以往匯率變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這一次,美元要恢復到昔日地位將更難了。這是“全能美元走向終結的開始”:美元要恢復需要面對歐元的競爭,更重要在于因為亞洲經濟體的崛起美國的經濟地位的下降。
世界三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已經要求以歐元支付。例如伊朗在與日本交易時就堅持不要美元,而要日元。伊朗12月8日宣布全面停止使用美元進行石油交易。
世界頂級投資家、股神巴菲特。他10月對屬下的投資公司說,“相對其它主要貨幣,我對美元依然不看好,因此我們主要購買用其它貨幣掙錢的公司股票。”動蕩年代當然令人惶恐,但不得不說,這場危機其實在偶然中孕育著必然,并可能動搖1950年代以后統治世界經濟這場游戲的美元本位體系。 外匯專家阿維納什·帕薩德認為,貨幣霸權的更替與真正經濟地位變化之間存在一個數十年的時間差。例如美國在1888年就超過英國,但還有其它因素,例如投資者需要一些時間認清新經濟體可能出現的資產泡沫,導致美元在幾十年后才取代英鎊地位。帕薩德說,50年后,或許人民幣或者其它貨幣將取代美元——這期間,美元將與其它主要貨幣分享霸權地位,而美元的未來,也許就是:漫長而痛苦的死亡。
美國人為所欲為的時代結束
冷戰結束之后,美國一直在全世界擴張。如果說伊拉克.阿富汗的持久戰是溫水煮蛤蟆,還不足以讓西方分析家認識到他們的實力正接近擴張的頂點,那么8月8日發生的俄格戰爭標志著美國人為所欲為的時代終結。美國勒緊俄羅斯的做法最終導致這個國力重新恢復的大國作出反抗,并在全球軍事部署以及國際關系上表現出具有冷戰色彩的對抗,南美地區也表現出更加獨立的意志。這意味著美國“單邊主義”遇到挫折,而且很可能發生逆轉,多極化世界正在成為現實。
自從80年代亞洲崛起,伊朗綁架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后,住在西方世界以外的56億人,開始發出他們的聲音。到了2008年,美國<<新聞周刊>>以"后美國時代"為題,正式宣告西方獨霸世界的歷史,終止!
美國的指揮棒不靈了
美國政府計劃尋求英日德協同救市,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美國和英國救市行為提出批評。
新華網柏林9月22日電: 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22日在與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電話磋商后表示,西方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拒絕參與美國金融救援計劃。
“指揮棒”已不那么靈了,世界也不再需要美國的“保護傘戰略”。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在其后院的盟主地位也發生危機。在第四次美洲國家領導人會議上,美國關于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議也遭到強烈反對,抗議示威民眾甚至喊出布什是“危險先生”的口號。這是幾十年來美國后院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
美國人信心下降
美國既是世界第一強國富國,也是世界第一大債務國,其還債能力值得質疑。連年的戰爭導致的巨額戰爭經費和軍備競爭導致軍費開資逐年增加,使美國經濟開始衰退。戰爭失敗導致美國人信心下降,一有風吹草動,全國驚慌失措。次貸風暴是伊拉克戰爭失利的經濟反應。一個在戰爭中勝利的民族可以抗擊任何經濟風險,反之,則很困難。
對于當前的全球股災和金融風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斯蒂格利茨指出,當前的金融危機根源在于,人的信心發生了災難性的崩塌。銀行方面相互間在貸款和資產上投下了巨大的賭注。而所設計的各種復雜的交易,只是為了轉移風險,以及掩蓋資產價值的下跌。這是一場負和游戲:隨著人們被金融系統里的煙霧和鏡像所迷惑,隨著人們開始越來越規避風險,輸家就出現了;整個市場都開始下滑,所有人都承受損失。
金融市場的關鍵在于信任,而這種信任已經被腐蝕。雷曼的崩潰最起碼也是一種有力的標志,顯示信心空前低落。而受本次信任危機波及的,不僅僅是銀行。在全球范圍內,人們對美國政策制定者的信心在不斷下降。美國經濟咨詢商會(Conference Board)的調查結果顯示,悲觀的情緒正在上升。美國人民對經濟的信心度再次下降,因為他們對不斷減少的就業機會及美國恐陷入衰退的憂慮與日俱增。美國人民信心度仍持續下滑。
美國世紀雖未結束,但秩序已經開始崩潰。
美元的衰落,以及次級貸危機,讓美國經濟的可信度慢慢喪失。
美國由于債臺高筑、兵員不足以及公眾對“帝國雄心”的不支持而無可避免地衰落;
美國的指揮棒已經不那么靈了,在有些方面實際上已經失靈了。
隨著美國五大投行倒閉或轉型,華爾街模式壽終正寢。
以“華盛頓共識”為基本標識的美國在后冷戰時代苦心經營的意識形態權威,不可避免地坍塌了,美國確立的全球性的制度迷信也將走弱。
溫習一下格林斯潘講過的那句名言吧——“如果你們認為確切地理解了我講話的含義,那么,你們肯定是對我的話產生了誤解”。就在最近的幾天前,他又表態稱,美國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參考文獻:<<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財經報>><<聯合早報>><<中新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