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主管過五年企業的培訓管理工作,這種現象確實很是常見。對于一個想在本職工作中有所建樹的培訓經理,有的時候確實覺得很憋屈。
但是憋屈了怎么辦?我的感悟就是:莫抱怨,強自身。呵呵,是不是有點受氣小媳婦的感覺,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領導在會議上越是強調的事情,一定有兩個特征:一是這事兒一定很重要,二是這事兒一定還沒有做好。
當年在企業里面,我的老領導曾經和我說過一句話,讓我受益終身:事情先做起來!
就是這句話,讓我突破了上述的心理障礙。
企業要培訓嗎?一定要的!不然領導不會對培訓寄予厚望。
培訓做好了嗎?一定沒有!不然領導不會對培訓這樣猶豫。
“你的培訓費用花出去,效果在哪里?”一句再正常不過的質詢,我們能怎樣回答?
這個問題不解決,培訓工作永遠得不到領導的實質性支持,甚至還會被邊緣化,培訓部最后成為一個可憐的可有可無的部門。
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好培訓?
不同的培訓經理,按自身的業務能力,我分為四級:
看場子、中間商、培訓講師、管理顧問
所謂看場子,就是能做好日常的培訓行政管理工作,開課時打掃好衛生、記好考勤、保障好設備。
所謂中間商,就是能按照培訓需要(注意:不是培訓需求,兩者的區別另文表述)很快很準的找到老師。
所謂培訓講師,就是能夠承擔起企業自身的基礎培訓的教學授課。連企業文化課程和企業職業素養課程都要大量依靠外請講師的話,說一句不客氣的話,請外人講自己的東西,公司要你個培訓經理干什么用?
所謂管理顧問,就是你能從企業實際問題出發,為企業提供詳細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一定包括培訓解決方案和管理解決方案,立竿見影,迅速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至少能向管理層提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切記兩點:1、培訓可以立竿見影;2、訓后滿意度調查表解決不了企業問題,更不是培訓有效性的衡量指標!
朋友們,看到這里,自檢一下啊,你現在在第幾個層次上?
打鐵還要自身硬,解決了企業的問題,才是企業的英雄,才不是只會花錢還說不清花了有什么效果的讓人不待見的角色。
這四個培訓經理的能力層級,也是培訓經理個人職業生涯的關鍵所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靠什么立于不敗之地?不可替代的能力!想一想,看場子和中間商,容易被別人替代嗎?培訓講師和管理顧問,能被別人輕易替代嗎?
“事情先做起來的”----首先,你要有能力;其次,更要先向別人證實你有能力;再次,別人才能認可你的能力!
所以,莫抱怨,強自身,實現培訓經理能力的四級跳,企業好,個人好,他好我也好-----呵呵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