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企業從一億到十億-YTT企業家俱樂部史永翔企業管理是一種經驗,一種科學!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的企業也從最初的小型民族產業逐步成長到可以與跨國資本共舞的經濟實體。而服裝業、餐飲業、印刷業……這些典型的傳統行業的企業,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倒下了一家又一家,生存下來的企業盈利能力始終在一億到十億之間徘徊,能突破10億者是寥寥可數。是這些企業本身就沒有突破10億的潛力,還是在生產經營的哪方面出了問題?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它們的出路在哪里?
我把中國企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五年是創業期,積累行業經驗。第二個五年進入高速發展期,銷售額不斷擴大,人脈關系基本奠定,第三個五年是僵化期,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企業面臨著要么消亡要么改革重組,浴火重生的命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是變化。從一億到十億的企業已經走過了高速發展期,進入僵化期,此時只要能夠認清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重塑商業模式,刷新思維方式,保持創新和創業的激情,企業就能成功地跨過10億的門檻。
福建泉州號稱中國“鞋業之都”,3000多家鞋類企業云集于此,幾乎能夠生產全球所有的名牌產品,這里卻鮮有營業額超過10億的企業。同是服裝企業,西班牙的ZARA,卻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時尚引領者,成為極富競爭力的國際服裝品牌,創造了年營業額超過20億美元的“神話”。區別在于:中國的服裝企業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成本最低化上,ZARA卻在努力追逐時尚潮流,在款式和設計上,圍繞“快”字做文章。ZARA贏在它的商業模式!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模式,正是諸多中國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最大的短板。重塑商業模式,成為解決發展問題的當務之急。要重塑商業模式,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認清行業和企業屬性。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不少產業的鏈條正在發生轉移。行業成熟度越高,鏈條就越向客戶終端傾斜。以家電行業為例。20年前,家電產品稀缺,市場需求旺盛,顯像管企業威風八面。隨著競爭加劇,品牌整體家電制造商各顯神通。今天,誰控制產業鏈?渠道商!因為它掌握了與消費者的溝通。正因為此,企業要謀求更大的發展,必須認真研究行業和企業的屬性,研究自己的發展模式。
圍繞客戶需求設計產品,提供解決方案。就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從客戶眾多需求中抓住最根本,最核心的需求,并圍繞該需求來設計產品,提供服務,進而形成自身的市場定位和核心競爭力。
行業做大做小,取決于市場容量,所有的企業都能做大,關鍵看經營模式是否能改變,整合產業鏈,將成本最低化,靠近客戶終端,進而積聚產業規模,就一定能成功突破十億!
YTT企業家俱樂部史永翔原文鏈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e45d460100g9sn.html歡迎訪問www.shiyongxian.com或百度搜索史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