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一段杰出人物不斷涌現的時期,而劉備、曹操、孫權等堪稱這一時期眾多杰出人物的領導者。《三國演義》,這部羅貫中的經典章回歷史小說,將前述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書中多處展現了劉備等在群雄紛爭中高明的用人智慧。那么,《三國演義》中的用人智慧對現代人進行企業管理又有何啟示呢?
劉備的用人之道
(1)用可靠人組建核心團隊
劉備組建核心團隊是以家喻戶曉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始的。劉備、關羽、張飛初次見面時,劉備就自我介紹說:“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字玄德,今聞黃金戰亂,有志破賊安寧……”通過此番介紹,表明其身份、志向。其志存高遠,從而號召力、人格魅力就充分顯現出來了。
而選擇創業合伙人歷來是創業者很頭疼的事情,那么劉備為何偏偏看中關羽和張飛呢?武功超群固然是一面,而關張二人忠心耿耿、出力多、智慧少也是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劉備選擇該兩人,根本就不用擔心未來自己的“控股”地位,事實證明也是如此。終劉備一生,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最忠實的追隨者,而劉備也一直對二人委以重任,且從未懷疑過二人有其他用心。
現代啟示:劉備創業之初即用“義”為核心創建企業文化,管理員工思想。通過這一企業文化建設,加強企業領導者人格魅力、感召力,從而消除了企業未來發展中的內耗或分裂的不良后果。
(2)描繪宏偉愿景吸引人才,靠差異化戰略發展壯大自己的地盤
劉備創業初期,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經常寄人籬下。不過,其堪稱我國概念營銷的鼻祖,在概念炒作方面是把好手,在宣傳自己中山靖王的基礎上,其提出的遠大前景為“光復漢室”。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一愿景代表著整個市場的價值取向和市場心理。
通過許下這一愿景 劉備不斷吸引了龐統、諸葛亮、黃忠等人的加盟,隊伍實力不斷壯大。更經典的是,忠心于劉備的徐庶被競爭對手曹操用計騙過去后,終身未為曹操出一計、獻一策,即是因為劉備通過上述愿景營銷,將自己樹立為了正宗優質產品,而對手方自然成了假偽劣質產品。
又由于曹魏在當時因“挾持漢獻帝”而占據了正統地位,故劉備在遠景基礎上提出了差異化發展思路,“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劉備占“人和”。最終,劉備奪下西蜀這一重要細分市場,占據當時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現代啟示:概念營銷吸引人才加盟或吸引加盟商,差異化營銷促企業健康發展。
(3)選人用人要誠心、細心
選人用人要誠心,劉備在這方面的最突出的案例便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冒著紛紛大雪、經歷了三請三顧,劉備第三次前往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兩人先是客套一番,劉備下拜先行禮,曰:“漢室末胄、逐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拜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于文幾,未申得入覽否?”大致意思是:我流落民間的漢室末胄,久聞您如雷貫耳的大名特來拜訪。我來了兩次,未見到先生,我留了一封書信給您,不知您看到了嗎?”言辭之間,卑微之至,其擬用人之誠意溢于言表。
劉備用人之誠,還表現在其請出諸葛亮后,諸多軍國大事便放手相委,并往往對其言聽計從。而諸葛亮也投桃報李,終其一生可謂是對“蜀漢”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現代啟示:老板應舍得對員工投入。即便不是大幅提高工資等實際待遇,也要通過多種懷柔方式,使員工感受到受老板重視,從而使員工有自豪感和認同感,為企業創造最大效益。招聘員工時不但要注重冰山上的知識技能考核,更要注重冰山下價值觀、動機等心理因素的測量
曹操的用人之道
(1)打破傳統用人觀,唯才是舉
曹操曾多次下令各地薦引人才,如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下達的《舉賢勿拘品行令》,強調要不拘一格招攬人才,“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要求把哪怕過去背著不光彩的名聲、做過讓人譏笑的事情,或者不仁不孝、但有治國用兵才干的人,都要推薦給他,千萬不要有所遺漏。
在我國歷史上,下過求賢詔的君主不少,并不是唯獨曹操一人,所以更談不上曹操獨創。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用人標準與其他君主大不相同,因為他公開宣布,他所選用的人,不論其出身貴賤,不管其品行如何,不論其相貌丑俊,不求其全面發展,不求其又紅又專,凡是有真才實學、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他都會當寶貝看待,量才為官,唯才是用。
現代啟示:企業選用人才不應只注重資歷和親疏,應根據人才的實際能力進行任用,有多大能力擔當相應的職責,相馬更要賽馬,用人不應拘泥于條條框框而一成不變。現代企業考核員工時不但要將結果指標量化,還要將員工行為細化、規范化。
(2)善用對手人才
在魏蜀吳三國中,任用對手人才最多最好的當屬曹操,典型案例是重用原呂布部將張遼、原劉表部將文聘,該兩人后來均立下赫赫戰功。張遼的經典戰役是在合肥以寡敵眾,擊退孫權十萬來犯之兵。而文聘歸降曹操后,文聘駐守江夏數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敵國,使外敵不敢侵犯。
曹操武將能用,文臣也不例外。陳琳原為袁紹的謀士,在官渡之戰前曾寫《為袁紹檄豫州文》,將曹操祖宗三代罵了個遍。不過,后來曹操掃平袁紹、俘虜陳琳后,不但沒有殺之,反而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后又徙為丞相門下督。
現代啟示:企業應善用對手人才,即使曾給己方帶來嚴重損失的對手,若能挖過來為自己所用,必將對企業發展貢獻出巨大能量。
孫權的用人之道
(1)放權,讓下屬有充分權威盡職
赤壁之戰時,曹軍83萬人馬壓境。周瑜請纓作為前軍主帥去抗曹時,問孫權,“主公抗曹之心是否堅決?”,孫權即拔佩劍砍身前幾案一角曰:“諸將再有敢言降曹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封其為大都督,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該劍誅之。而呂蒙奪荊州、陸遜夷陵抗劉備等時,均被授予大都督之職,軍事指揮孫權幾乎均無干涉。最終,孫權三次放權換來了三次大捷。
現代啟示:企業對部門或下屬充分放權,使部門或下屬有快速、靈活的執行力,才能獲得期望的效果。
(2)團隊內部學習、團結很重要
呂蒙起初大字不識幾個,孫權以身作則教會他利用“三上”(枕上、馬上、廁上)時間學習,效果立竿見影。孫權派呂蒙攻荊州前,曾欲派其叔父之子孫皎(字叔明)一同前往。但是,呂蒙對孫權說,“主公若以蒙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則獨用叔明。豈不聞昔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事雖絕于瑜,然普自以舊臣而居瑜下,頗不相睦;后因見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親勝于普,恐未必能相濟也。”“權大悟,遂拜呂蒙為大都督,總制江東諸路人馬;令孫皎在后接應糧草。”
現代啟示:現代企業要善于建立學習型組織,應用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設計一套實用的培訓體系,建立公司考核體系時要適時引進平衡計分卡中“員工學習成長指標”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用人時要考慮團隊內部協調一致,不要顧此失彼。案例:如果一件事ABC三個經理都想去做,選了A經理,其他兩位怎么辦?首先要表揚他們這種主動請纓的精神;另外要做一些重要任務的分解,在任用A經理的同時,把分解出的任務名義重要性提高,不讓B和C兩位經理感到受到冷落
古人并不完美,要活學活用
劉備用人的最大缺陷在于分派給下屬的任務與其才能、個性不匹配。典型例子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生性高傲,而高傲容易至大意,終導致關羽守失荊州,并敗走麥城;而曹操用人的最大缺陷在于疑心太重,典型例子如誤殺華佗,致其鐘愛的小兒子曹沖因病無法治愈而過早離世;孫權的缺陷則在于接納外部人才方面做得不夠,相對魏和蜀兩國略顯開放性和包容性不足。
劉備、孫權和曹操的用人經驗,是在當時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產生的,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也就是說,現代企業在學習古人的管理智慧時,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在借鑒古人智慧的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進行選人用人,才能實現古人智慧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從而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