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營銷之道:“折磨”顧客】
1、獨占性:饑渴營銷運用的爐火純青;2、神秘感:蘋果推款新產品都會選擇神秘色彩的劇場進行;3、造聲勢:確保營銷的產品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4、娛樂性:營銷必須逗樂,必須吸引人參與;5、耍花招:顧客有時候喜歡被逗弄的感覺。
【案例:拒絕什么】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錢買了盒火柴——啟示:對方拒絕的不是你的目的,而是拒絕你想達到目的所使用的錯誤方法和態度!
【以退為進】一位印度商人拿著3幅名畫到美國出售。印度商人要價250元,少一分不賣,美國商人多一美元不出,二人討價還價以致買賣陷入僵局。沒辦法,印度商人一氣之下燒毀一幅畫,又燒掉一副畫,剩下的最后一幅成為絕世之寶。美國商人痛心疾首,最終也不得不以500美元的價格買走最后一幅畫。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倆一起出門,你買四袋蘋果,我買蘋果四代”,這已成為時下“果粉”所說的代溝了,蘋果產品似乎已成為區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蘋果每個新品的發售,必定會引起追捧搶購的狂潮。然而一方面國人的狂熱追捧,另一方面是蘋果產品的全線缺貨,市場總是處于相對饑餓的狀態。然而饑餓卻讓蘋果更好地保持其產品的價格穩定性,以及對渠道甚至整個產業鏈的控制權,讓蘋果產品完美贏銷中國市場。
盡管饑餓營銷不是蘋果首創的,更不是蘋果獨有的,但無疑是蘋果品牌運用的最成功的。蘋果產品越是緊缺,“果粉”的搶購越瘋狂。據美國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統計,早在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已經超越了諾基亞,成為按營收計算的全球最大手機廠商,iphone僅用了四年的時間打敗了統治手機終端市場十四年的諾基亞巨頭。
蘋果瘋狂的銷售業績,被人們供為神般膜拜。然而筆者認為盡管是神,也有它走過的路徑可供我們學習,讓我們在營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到目前為止,企業一直以“客戶就是上帝”為信條,以顧客為中心。但是,蘋果公司的營銷案例卻告訴我們,現在應該進入“復古營銷”時代——回到靠“折磨”顧客而不是討好顧客,來取得營銷成功的日子!
其實很多時候,顧客并不希望被奉承迎合,極力地討好反而使其無所適從,倒不如吊足胃口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史蒂夫·喬布斯對于蘋果產品的營銷策略正是與“顧客至上”的營銷觀念背道而馳。相反,他積極利用了復古營銷的五大基本原則,收獲了極大的成功。
獨占性:
現代營銷主張:“只要客戶需要,要多少有多少。”而復古營銷則是故意控制供應量,不讓顧客很容易就得到滿足:“你想要嗎?沒貨,下次再來試試吧。”蘋果很多產品在其推出前和推出后都會有大量的短缺現象。這種造成市場饑餓感的手法,它運用的可是爐火純青。試想一下,如果你不是一直聽到蘋果的東西一直那么難買,你會很沖動的馬上購入嗎?肯定不會,因為蘋果的產品并不便宜。
神秘感:
現代營銷講求坦率、光明正大,而復古營銷則看重神秘、詭異的行動。蘋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產品的推介會,都會選擇充滿神秘色彩的劇場進行,通過幕劇的形式對產品進行宣傳,激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
造聲勢:
在充斥著商業宣傳的世界里,造聲勢其目標就是要確保營銷的產品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更重要的是,確保這種談論本身是有效的。蘋果公司在推出時,當用戶還沒有見到產品,你就發現新聞里談的都是關于iPhone 4與中國聯通的合作關系如何緊張,移動因其推出了專門針對聯通的剪卡器等等信息,引起人們熱議并翹首期待這個已經快成為傳說的產品。
娛樂性:
營銷必須逗樂,必須吸引人參與。在網絡微博正火的當下,iPhone手機又充當了娛樂大眾的工具。微博上超高人氣的企業家、明星都在用iPhone發著逗樂的信息,信息下方還會標注此信息來自iPhone用戶。
耍花招:
顧客喜歡被逗弄的感覺。花招不一定要精妙,相反,非常低劣的手法可能就已經夠用了。例如,蘋果公司會將其產品宣傳成標志時代意義的物品,將其先進的技術創新吹噓的天花亂墜,讓顧客如癡如醉渴望得到,但最終你會發現你買回家的就是一部手機或者是一部帶“智能”的手機。故意刁難消費者的想法可能會讓營銷經理們驚慌失措,但是如果真為顧客著想,就應當滿足顧客的“需要”,用極具挑逗性的老式營銷手法來滿足他們
【最佳連鎖經營商業模式】不是喬布斯,而是佛祖釋迦牟尼。寺廟是最成功的連鎖行業,不賣產品,卻擁有最多的忠實客戶,這背后,就是被廣為認可的價值觀。佛教寺院在全球是最大旅游地產,擁有統一視覺標識,管理模式,文化模式。不用廣告,不用交稅,消費者自動上門。它的商業模式才是最偉大的。
【色彩營銷“7秒定律”】Color Marketing:美國營銷界總結出“7秒定律”顧客會在7秒內決定購買意愿。短短7秒內色彩的決定因素為67%。運用色彩理論進行產品營銷:如柯達膠卷的金黃色包裝、麥當勞的紅黃色等。這需要營銷者在設計商品形象后充分調研,形成色彩形象概念后展開銷售。